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体育场的发展方向

2015-08-20 13: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我国,近年来,体育产业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兴起,在大众娱乐健身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方面,体育场馆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下,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培养上,提高体育场馆质量和数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大学体育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体育场;现状;趋势
  一、我国大学体育场建设的现状
  (一)功能单一化的场馆对高校体育的新需求难以满足
  在我国高校中,无论是旧的体育场馆还是新的体育场馆,在资金与时间的限制下,相当部分的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都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而成为临时的体育棚。在这些体育场馆中,功能结构单一、地理规划不合理而面临着被拆的状况,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是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无法进行。
  体育教学改革进度不断地深化,要求体育场馆能够服务于一些例如瑜伽、健身、跆拳道、健美等等一些新兴的项目,而不仅仅是一个只是为传统项目服务的单一的教学场所。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任务以及以发展只是为目标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已经逐渐展开,要求相应的体育硬件设施和配套装置必须逐步的进行完善。
  (二)有些大投资的新的体育场馆不能有效地为师生所用,降低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在大学中,在校的师生是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校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健身、娱乐是,因而,高校教学、训练以及科研的特点是进行高喜爱哦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要进行考虑的问题。然而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弊端,例如:在大多数高校中,学校的后勤部门是体育基本设施的施工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工程队的施工成员不是专业的建设体育场馆工程的人员甚至没有建设运动场馆方面的经验;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往往来自体育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得到落实;等等。
  在有的大学中,虽然在豪华、实用上都属于多功能场馆的范畴之内,然而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并非在校师生,也就是说,在定位场馆的服务对象上出现偏差。例如,在有些学校中,学校的体育场馆聚集了健身、体制测试、健康评估功能外还具备了体育表演、文化演出、文娱活动等等功能,也就是说此体育场馆除了可以满足教学服务外还可以满足其他服务,然而除了基本教学服务,其他的服务时有偿的。在高成本和高维护管理费用上的影响下,体育场馆的门票也是格外的高,其消费人群也定位在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人士而非在校学生。甚至在有的高校中,原本针对学校教学活动而修建的体育场馆被承包给校外实体部门,体育场馆成为学校的装饰品、宣传品、摆设,学生、教师无处锻炼、无处休息。
  (三)新老校区的体育场馆失衡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合并,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进行规模不等的新区扩建,特别是近几年大学城的建设更是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有50多个,平均每个省占一个半还多。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是高校新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之一。但是,很多的高校因为老校区地段拥挤,整体上不好再布局新的体育场馆,基本上放弃了在老校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而把场馆建设的重点全部放在了新校区。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新、老校区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就造成了老校区没有场所锻炼,而新校区却没有人去锻炼,场馆空荡、闲置的景象。
  二、我国大学体育场发展的趋势
  (一)紧密结合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山川、河流、湖泊等大自然提供的天然场地,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可以给我们提供无限的活动空间。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则为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也促进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场馆建设要紧密结合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应多建设具有地方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与健身、娱乐项目的场馆设施,适当增加与生活息息相关项目的场馆设施。如增加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池、沙滩排球等场地的配置数量以及增加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棋牌室等场馆设施。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以人为本、多功能使用
  第一、突出“以人为本”
  运动场馆的建设,强调“竞技运动功能与满足高校多层次人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游泳池的设计,可借鉴水上游乐中心的一些设计思想。在游泳池的外型设计与深度上多样化、柔性化,既能满足竞技比赛与训练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同时又适合不同层次人们健身、娱乐的使用。
  第二、总体规划的多功能考虑
  体育场馆是投资大,经济效益小的一类建筑,因此体育场馆建筑在设计开始就应考虑比赛与平时使用相结合、当前与长远使用相结合,以争取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发展成以体育场馆建筑为中心,娱乐、展览、商业等多种建筑结合的多功能混合中心,以保证其使用活力。
  第三、个体体育建筑的多功能使用
  主空间(比赛场地)的多功能,适当加大场地,以适应多种项目比赛和训练,同时考虑多种活动,如娱乐演出、集会、展览等使用的可能性;附属空间的多功能使用,如赛事管理用房和媒体用房,平时可改造为健身、娱乐用房等,重视体育设施的灵活性,如采用活动座椅、移动地面、灵活隔断等。扩大使用对象,除专业运动员外,要考虑群众锻炼,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要求。
  第四、提高空间利用率
  适当提高看台的首排高度,利用常被忽视的看台下三角形空间。一层看台下空间可作为器材库、运动员医疗站、药检中心等,或可周圈拉通,作运动员热身跑道。二层和三层看台下可作为评论员室和贵宾包厢等。对赛场大空间灵活分隔,分时间段使用,提高赛场大空间的使用效率。适当提高出入口大平台的休息平台高度,充分利用平台下空间,作运动员热身场地,检录处等。
  参考文献:
  [1] 刘官元:普通高校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 [J].体育学刊,2005,(2):138~141.
  [2] 刘萍:高校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
  [3] 王伟东:提高体育建筑的生态效率初探 [J].山西建筑,2005,(3):9~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