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图书馆论文

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优化研究(共2篇)

2023-12-12 12: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政府采购背景下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研究


  目前,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政府采购运作模式下。在此背景下,有助于提高图书采访质量。但从实行采购的情况看,对图书采访实施政府采购的优越性较高,也存在一些不足。介绍了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现状,就政府采购背景下图书馆图书采访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起点和首要任务之一,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藏书质量,把握着图书馆藏书结构和质量的命脉,在图书馆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在发行渠道和购入途径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图书采购工作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加强廉政建设,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实行了图书资料政府采购。在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实行政府采购,是我国图书馆建设意义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于图书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1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逐渐完善。传统的文献采访对象主要是纸质印刷品,数量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发行增加了网上书店和专门的图书供应企业,因此,采购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以现购为主,还有网上购买、集团购买、政府采购模式等。

  2图书馆资料政府采购模式的优势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又被称为阳光采购,在图书馆领域是对图书采购制度的一种改革。它不同于传统采购方式,因此,可以将政府采购看作一项新的课题,对图书采购而言,无异于是一场革命。

  2.1采购资金充足,经费效益最大化

  在传统采购模式下,经费无法得到保障,购买图书资料所受限制较大,既要考虑图书馆所需,又要尽量节约预算,造成了采购工作履步维艰的困境。在政府采购模式下,采购资金得以保障,在购买图书资料时可选择的范围较广。政府采购能够使图书馆购书经费专款专用,既防止图书经费被挤占、挪用,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从而保证图书采购经费到位。从长远上看,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稳定发展和图书馆的完善。通过制订采购计划、获取审批、开始招标、进行采购、核对认定、分类整理、图书入库的政府采买流程,确保图书购买经费都用在刀刃上,促使图书采购经费效益最大化,逐步缓解图书价格大幅飞涨与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

  2.2采购程序规范,支出流向透明化

  采购资金有所保障,如何使用资金便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保障专款专用、避免贪污腐败是经费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因此,采购程序的规范是政府采购模式的重中之重。政府采购是时刻受人民监督的,是在阳光下进行的。从招标开始,政府采购就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让人们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防止“暗箱操作“发生,坚决杜绝采购过程中吃回扣等腐败问题出现。

  2.3获取增值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采购图书模式下,参与竞争的供货商需要提供图书馆所要求的配套增值服务。所谓“增值服务”,是指客户征订目录需要是电子版的文献资源,商家需提供标准规范的机读编目格式标准(MARC)数据,还需提供加盖馆藏章、贴书标、贴条码、图书上架等附加服务。由于供应商日益增多,各商家为了迎合时代需求,纷纷推出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图书馆在花费同等资金购买图书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多的额外服务,不仅节省了采购经费和相关投入,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采编人员的工作强度,省去很多烦琐的编码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加工工作的效率。

  3图书馆资料政府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3.1采购耗时长,工作效率低

  虽然政府采购模式有着诸多好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政府采購需提前制订采购计划,大多数图书馆至少提前2个月制订。在图书采访过程中,还需将计划上报,通过审批后再由财政部门审定并招标,出现采购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现象,造成了计划滞后,难以保证图书馆获得所需的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书的质量,往往新购买的图书为上个季度的热门图书,而本季度的热门图书还未进行采购,造成了馆藏需求的脱节。以某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图书资料招标从报计划到最后确定供应商的平均时间为2个月,周期较长,甚至长达半年。

  3.2采购监督差,机制不完善

  目前,政府采购主要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图书招标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各方面经验比较缺乏。

  3.3评标程序多,缺少相关专家

  图书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承载着读者的精神食粮。在图书评标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价格因素,更应考察供货商的图书品质和图书类型是否全面。图书馆的藏书应包罗万象,涵盖多数学科和专业,任何一家供货商家都无法满足图书馆的采购需求。由此可见,图书采访的招标工作具有特殊性,应在招标过程中广泛听取图书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图书馆采购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打“价格战”。

  3.4缺乏连续性,供应不稳定

  图书采购的招标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竞标工作每年都重新开始,导致每一年的中标商家有可能不同。由于图书采购计划制订和图书生产具有滞后性,没有稳定的供货商就易出现合同到期而图书到不全的问题,使图书馆的预订工作陷入两难境地。一般情况下,图书馆招标经费是专款专用,且当年结算,不能延续到第二年使用。因此,经常出现上半年“有书没钱”,“下半年”有钱没书的状况。采访人员往往为了完成当年的采购计划,购买供货商往年的库存,而热门的畅销书却变得紧俏,难免导致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影响。

  4完善政府采购模式的策略

  4.1做好前期工作,健全招标机制

  做好政府采购的前期工作,完善招标机制。政府采购模式下的图书采访经费是在每年的人大会议审议之后制订和下发的,属于财政拨款的一项。而招标工作如果与财政拨款同时进行,则势必造成招标工作滞后,采购进度慢。所以,要想做好前期工作,就需要提前招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因招标滞后对采购业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计划与采购脱节。

  4.2保持采购连贯,节约采购时间

  提高采访工作效率是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可以及时为图书馆提供其所需馆藏资料。在招标工作顺利进行之后,图书馆需与供书商家确定长期的采购关系,并以书面合同的方式呈现,以保证图书采购工作的连贯性。由于图书馆招标采购与供书商提供图书以年为单位计算,因此,合同制也能解决财政年度周期与供货商合同期的衔接问题,避免发生经济纠纷。从确定中标供应商到开始采购,要实现无缝对接,以缩短采购周期,使得图书馆所需馆藏书目尽快到齐,为读者提供便利,保证图书馆采购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4.3监督供应商家,确保图书质量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商家竞标与具体供货行为不符的情况。因此,应加强图书验收制度,这是确保图书质量的关键,是把好采购工作的最后一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实行政府采购模式,对供应商正确选择可以一定程度地遏制供应商的失信行为,有助于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然而,在这种模式下的图书馆图书采访制度既存在独有的优势,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政府采购模式下的图书馆采访工作应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从上至下、从制度到实施进行合理规范与调整,确保图书采访工作顺利进行,以满足图书馆和读者的利益。


第2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优化研究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思维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也改变传统的采购方式,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推动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采购的现代化发展,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采购管理

  1.1“互联网+”思维概述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推动其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出台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明确指出要制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且指出“互联网+”的实施目标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进而促进电子商务、金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企业向国际化迈进,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推动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各行业的优化与融合。

  1.2“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

  “互联网+”思维理念已经影响和扩展到图书馆领域,推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向新的台阶迈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馆先后推出移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云图书馆等;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利用各种软件APP与图书馆联合推广,开创图书馆发展新道路。“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服务理念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图书采购领域,实现图书采购的管理和创新。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图书馆将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结合起来,通过跨界、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用户导向型经济,从而达到最大的规模效应和最优化的服务效益[2]。从图书采购的角度来看,就是将整个图书供应链当成一个整体,其组织的核心是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而供应链的上游主要是向图书馆供应图书的书商、出版社及数据库,下游则是利用图书资源的读者们,这一完整的图书供应链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彼此的联系。每一个供应链都是平台上的一个节点,供应链的每个端口只需要通过节点就可以相互联系,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将图书的采购与读者和图书馆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图书采购理念,更建立了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体系(见图1)。

  2基于“互联网+”思维开展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优势分析

  2.1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互联网+”思维下发展图书馆采购依赖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为图书采购供应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技术发展:①电子数据交换系统[3]。它可以连接整个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和下游群体,并且通过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②云技术的发展。云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和运行功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宠,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中可以建立云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置于云平台中,使供应链的上中下游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对接。③APP的开发和应用。手机和平板的使用率逐年增长,移动客户群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群体,势必要借助各种APP应用软件做推广,尤其是社交类型的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不仅是个人的社交软件,也可以成为公众推广平台。人们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完成供应链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从而实现图书采购的移动化和便捷化。

  2.2国家政策的支持

  互联网作为新兴发展行业正在影响着各个行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发展互联网科技,让互联网引领生活。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并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4],正式开启“互联网+”的发展时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行业积极谋求与互联网的合作发展,图书馆也应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3“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会贯通,进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和效率提升,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能掌握时刻创新的互联网技术,谁就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应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应用上不可阻挡的潮流,坚持在传统图书采购的基础上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才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之路。

  3图书采购的渠道管理

  3.1基于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采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掌管着原料的供应,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为了增强经济效益,除在生产力和销售终端进行努力外,尽可能地降低原材料费用也是一种方式,这就愈加凸显了采购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企业的战略采购通常都是在战略指导下进行计划、控制、实施、评价,进而在“最低成本”的原则下建立企业的供应链体系[5]。图书馆的采购也应建立合理稳定的供应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采购的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图书馆要想建立战略合作的供应关系,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供应评价体系,其可以根据标准挑选适合的书商企业,与之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这样既保障了图书的购买质量和购买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图书的重复购买。其次要加强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图书馆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之上的,二者只有相互信任、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

  图书的真正使用者是读者,因此读者在图书采购中应该拥有发言权,图书供应只有基于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稳定持久的供应关系。现代互联网发展下的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图书采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6],让读者参与图书的采购,真正实现读什么买什么,而不是购买一堆无用的图书堆积在书架上。

  3.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采购

  现代网络平台下,图书供应商、图书管理者和图书阅读者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因此图书的采购打破了传统形式,开始建立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采购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图书采购管理体系:一种是图书自动化荐购管理系统,即根据读者在网络平台上的荐购意见和排名自动进行采购。另一种是各图书供应商的自主选书系统,图书供应商们都会对书目阅读量进行统计调查,找出热门的和比较受欢迎的图书向读者进行推荐。但该类选书系统主要针对社会类普及读物,而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专业性比较强。平台商在不断完善该系统,如在书商供应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读者和图书馆的采购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采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4“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采购渠道的优化与创新

  4.1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采购平台

  传统的图书采购将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割裂开来,图书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的,这样就造成图书采购的信息不对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图书采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图书供应商、图书馆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采购平台,这样就实现了图书供应链的现代化管理。一站式图书采购平台的建立与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相比实现了四个功能优势[7]:①在数据集成方面实现高度的集中,将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的图书阅读信息都集中到一个大的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根据整体的数据情况进行采购。②共享共建功能。以前的图书采购只是图书馆和供应商的事,而现在平台将读者也纳入其中参与图书采购,为图书采购的信息做出贡献,随时关注和参与图书的采购。③交流渠道更加通畅。借助平台,不仅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图书馆和图书馆也可以互相交流采购心得,分享图书采购信息。④采购的优化管理。系统自身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批量处理。

  4.2实施供应链的协同采购战略

  图书馆的采购是一项大的工程,实施供应链的协同采购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达到供应链双方的共赢。图书供应链的协同采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见图2):①横向协同采购。即由各个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采购同盟向图书供应商实施联合采购,统一需求,统一价格,统一供应,统一谈判,为图书馆采购节省了大量的采购时间和采购成本[8]。②纵向协同采购。即图书供应链的上、中、下游联合起来相互合作协同采购。这样的图书采购将供应商与用户直接联系起来,实现了同步管理,提高采购质量,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达到互惠互利。

  4.3控制优化图书采购管理流程

  图书馆的采购管理流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做出调整,使图书采购适应现代采购管理程序。首先,应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图书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图书采购业务进行分析、调研、诊断、再设计,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的重组,业务流程的改变必然带来内部组织和人员的变化,进行重组之后可以更好地明确权责。最后,要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采购与流通、咨询、技术等部门的交流沟通,做到信息的全面快速传递。控制优化图书的采购管理流程提高了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图书采购的顺利进行。

  5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采购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人与人、人与产品之间的直接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采购效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供应商、平台商、图书馆和第三方平台将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实现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