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图书馆论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

2016-05-14 14: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际教育界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该国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当毛入学率为15%~50%时,为大众化阶段;当超过50%时,则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上世纪末有过一个快速突破期“在改革开放20年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0%,当时全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5%左右;直到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才有了较快发展,到2002年,全国在校生数达到1500多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3%。”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高校纷纷进行合并、新校区建设、校区调整,以求资源整合。与此同步,大学在承担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社会服务功能也在快速扩张。这既给大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合并来说“它不是几所高校的简单整合,它给合并中的高校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给整合中的高校带来了矛盾与冲突”。


  为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大学及大学管理部门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对于有些问题,如均匀配置食堂,建设新宿舍等,可以通过管理调整,优化服务。但是对于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只能逐步积累,难以一步到位。特别是在多校区办学的背景下,即使将主体图书馆的一些老版图书转移至图书分馆,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是不匹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校在正常教学开展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资质、志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他们自由创造的能力,“致力于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获取、评价、利用知识的多种渠道和方法,放手让他们主动地寻找、发现、获得、驾驭知识;并通过文献流通服务、参考咨询信息服务及阅读辅导、读者培训等教育服务,给他们充分的专业化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除了图书资料储备不足,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缺乏较高的业务素质,虽有计算机管理,也只是将它的功能定位在对资料目录的编排、统计、书刊的借还等基础性的工作上,没有上升到知识管理的系统层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_个质和量相互统_的过程,量的增长主要是看毛入学率。质的变化要关注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模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调整、管理方式的优化等等。这么多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过于关注前者,对于后者关注相对较少,也很少有人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图书馆的定位与变革,以寻求服务功能的完美实现。有鉴于此,笔者将做出努力,以求教于学界。


  1系统定位,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夯实服务基础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之_就是要系统定位,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夯实服务基础。这就要求科学界确定图书馆在“教书育人”大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实现与其它职能部门良性互动。系统论指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千要素所构成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书育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它是由党团组织、行政、学院、图书馆等各个子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力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层次都有其明确的功能定位,层次不同,其结构、要素、性质、活动形式就有其特殊性。各个子系统在“教书育人”大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在“教书育人”的大系统中,图书馆应该是在为学生服务中达到育人与益智的目的,其功能实现的途径是“寓教育于服务”。


  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系统之间还具有关联性。系统论指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质的优劣和功能大小。”这就告诉我们,在整个“教书育人”大系统中,图书馆如果单兵作战或者越俎代庖就难以收到成效,必须与其它子系统处于良性互动之中。在日常的理解中,图书馆为学生服务无非是在借还资料方面提供便利。其实这是片面的,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图书馆不应是站在学生圈外的旁观者。为此,大学图书馆应与学院、宣传部、团委特别是一线骨千教师建立起密切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于急需的资料,紧急购买、编目、利用,对于利用率很高的资料,增加收藏数量,加强服务的针对性。现实的一些图书馆,由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选书的源头工作上,驾驭不了出版物的质量,不能厘清版本的优劣,把握不住通俗读物和经典著作的配备尺度,尤其是出版物良莠不齐的大背景下,对图书馆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系统定位,与其它职能部门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馆和广大学生之间建立起_个有力的桥梁。


  2解放思想,在知识管理的细节中优化服务职能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也要解放思想,在知识管理的细节中优化服务职能。‘‘教书育人”与其它社会系统一样,是个有领导、有组织、有意识的开放系统,图书馆只有以其优质的服务,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素质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2.1解放思想,改变服务理念


  虽然“读者至上”“以读者为中心”口号在图书馆系统喊了许多年,但真正落实到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常处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图书管理员缺少进修深造机会,也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导致业务素养与工作积极性不足,因而常被指责“服务意识比较淡漠”,职业道德修养不高”、“业务水平较差”等等。欲要改变外界对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做法;欲要改变自身的做法,先要解放思想,改变服务理念。前提是明白图书馆工作肩负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1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自觉地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自我评价的首要标准。工作动力的形成源于内外两个层面,,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持续实践,不光要求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具有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高校也要健全机制,如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降低学历、职称门槛,给予每一层次的工作人员以平等的学习机会、培训机会,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这是保证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2.2细化知识管理,改善服务质量


  “知识管理”是个新名词,世界范围内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区,更应重视知识管理。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知识及其相关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6]。


  这种形象的概述,描述简单,落实困难。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收藏的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根据其内容要求,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的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淘汰过时的、观点模糊的、不适用的信息和含金量较低的材料,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份,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还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信息资源之间寻找到内在联系,把多种文献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编制了专题书目、索引、题录、综述、评述等二、三次文献加工的知识收藏。


  上述工作的落实,本质上要求工作人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纽带,在“工作”与“人”之间、“书本位”与“人本位”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触发点”和价值观,使图书馆千部和员工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才肯能,对图书馆形象、图书馆目标和图书馆规章制度形成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3对接学生,在服务学习的前提下实现服务目标 3.1在调查中了解学生需求


  学生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_是内容需求,二是服务需求。就内容需求而言,在文化多元的今天,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就必须了解学生最渴望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和资料。根据调研,我们发现,当代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的动机具有共性,主要表现为:更喜欢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更喜欢浏览艺术、体育、旅游、休闲等通俗性读物,更倾向实用性的阅读,比如各种考试、考证方面用书。就服务需求而言:_是希望工作人员能给予迅速查阅资料的方法指导,二是书架上找不到需要的书,对于查询系统中显示“此书未借”需要得到快速解释回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费时费力效果极差大海捞针式查寻会失去耐心,三是能否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对于上述内容需求和服务需要,只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效落实。


  3.2在落实中满足学生需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图书资料,馆藏应该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这一点不难做到。重点是服务性需求的满足,方法有很多,重在落实。如可以实行“跟踪请求”的借书方法。当学生在网页检索系统中查到某本书的流通状况为“在架可借”但在书架上却找不到该书时,可以向图书馆发出跟踪请求,要求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查找,并及时给予反馈,制度上理应规定,这种“跟踪请求”原则不能超过二次。此外,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现今大学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但许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不强。为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应充分合作交流,提供信息资源和实践环境,将各类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纳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把文献检索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通用文献检索与专业检索结合起来,让广大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易懂易记管用;与此同步,教师又可以改变传统的书本式教学,在对话、质疑、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传递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的教学目的。


  3.3在满足中引导学生需求


  目前大学生耐不下性子读经典,更爱读电子书、通俗类读物。这与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精神是不一致的。对此,有积极引导的必要。其实,引导方法也是很多的,重在落实。如可以创办“经典图书阅读走廊”,由各学院选派教师定期指导,小组实行开放式活动,由教师作启发式的精讲后,师生共品名著,自由讨论,交换心得,再由同学做主题发言。图书馆专门腾出两间配有电脑和会议桌、墙上挂有白板的办公室作为讨论室,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预约登记。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不仅启迪心智,开阔视野,激活灵感,而且还体验到知识传递的乐趣,培养出共享知识与彼此信任的情感。


  对于经典的作品需要引导阅读,对于意识形态的经典更应重点引导。大学既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_。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群策群力,图书馆也有担负教育的职责。方法也很多,如可以制作专门网页,提供国内外_些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定期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大讨论,激起学生阅读时事政治类书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热情。


  4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来的虽晚,但是速度很快,据统计,一些发达省份,如江苏和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形式上已接近完成。因为速度很快,出现了规模够大、内涵不足的状况,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人才的培养。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千意见》,首要提出“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内涵式发展”涉及的面也很多,涉及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改进等方方面面,很多问题的突破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优化工作要简单地多,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性层面的工作,推进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但是这一工作完善之后给大学带来的收益是无限的,它不仅影响眼前大学科研教学的整体效益和各类优异人才的培养,更影响大学知识管理走上一个新台阶的速度。因此,当务之急,我们需要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夯实服务基础、优化服务职能,实现服务目标,取得图书馆改革与教书育人的双赢。


                              邓红一

                       (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情报中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