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图书馆论文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15-10-29 1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国内31家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总结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措施,以促进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开发利用。
论文关键词:开放存取,开放存取资源,省级,公共图书馆
  1、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现状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打破商业出版者对科学研究信息的垄断和暴力经营,通过Internet免费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的运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力”。OA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打破价格的障碍;二是学术信息可获得性,打破使用权限障碍[]。开放存取是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系统,从国外发展状况来看,其服务内容主要是数字化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及图书全文。OA最重要的服务方式是OA期刊和OA仓储,还包括个人Web站点(personal Web sites)、邮件列表服务(listserves)、论坛(discussion forums)、博客(blogs)、维基(wikis)、P2P的文档共享网络(file-sharing net works)等多种形式[]。国外一些著名的OA资源包括: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开放获取期刊名录(DOAJ)、英国伦敦的生物医学中心(BMC-BioMed Central)、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公共医学中心(PMC-PubMed Central)等。
  从2004年开始,中国学术界就一直关注和支持着OA运动的发展。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北京分别代表各自机构签署的《柏林宣言》,2005年7月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都表明了图书馆鼓励并积极参与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立场和态度。目前我国提供开放获取资源的平台有:奇迹文库(http://www.qiji.cn/eprint)是我国第一个OA知识库,是基于程序的自动预印本平台,中国国家图书馆与Google scholar合作,向读者免费开放8000余万页电子文献,所有由政府投资和自己出资购买的数字资源均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此外还有开放阅读期刊联盟(http://www. oajs.org)、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预印本)(http://preprint.nstl.gov.cn/newprint/index.jsp)等。
  2.公共图书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的可行性与有益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在数字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合理使用是图书馆的职责,而支持研究成果以多种方式传播更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发展和支持开放获取模式发表作品的机制并向社会推广这种机制以推动信息共享是图书馆的义务。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平台和人员优势,充分发挥其工作人员在信息检索与信息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结合学科馆员工作,创建主题/学科OA库,促进图书馆服务从传统以收藏、借阅为主向信息资源创建、组织、传播为主的角色转变,使其服务更具多样性、针对性、竞争性,并可借此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声誉。
  2.2 有益性分析
  2.2.1有效的补充现有的馆藏,克服现有的电子馆藏尤其是外文电子馆藏的不足。
  公共图书馆一直受经费短缺的困扰和制约。随着学术期刊数目的增加,订阅费用大幅上升,文献经费的紧张则更加剧了文献保障的连续性和更新困难。针对这些矛盾,各图书馆主要采取消减图书期刊的订阅数量、实行馆际互借、本地区协调采购及集团采购等措施减少采购压力。OA将使图书馆获得大量免费信息资源。将现有馆藏与免费资源进行对比,结合读者需求程度,合理调整订购资源的采访计划,有效整合订购资源与免费资源,做到既丰富了馆藏又节约了经费开支。
  2.2.2重新解读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拓展服务范畴,提升服务质量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图书馆处在信息与用户/读者的中介地位。开放获取环境中,用户可自行出版其作品,信息直接面向读者,读者对信息享有较充分的访问权、获取权和使用权,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流过程中作者—出版社—图书馆—读者这样的流通模式,读者可直接从网上获取大量免费、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资源,这使得图书馆的信息中介地位被明显削弱。在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应重新定义其对信息收藏、传播的职能,尤其应突出其信息整合职能,利用自身独到的技术优势与服务优势,将各业务环节与多种资源充分融合,更好的发挥其公益性信息服务职能,做更广泛、更专业的信息交流与咨询,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畴,尽量满足读者全方位的信息需求。在服务质量方面,整合OA资源、网络资源、现有数字、印本馆藏,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经过采集、提炼并加以分析的决策性参考和定题服务。公共图书馆国外科技类文献收藏普遍短缺,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相对较弱,应充分利用OA的学术资源,更好的为学术研究、科研工作提供服务,体现公共图书馆支持学术、支持科研的服务理念。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利用的调查
  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主要类型,各省级图书馆更是代表了该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为了解我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对OA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笔者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于2009年11月10日—11月19日逐一登录了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和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网站[],(在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中,新疆地区实行网络管制,网站无法访问,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尚未建立自己的网站)。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图书馆是否为读者提供OA资源的整合与推介、整合的方式、数量及效果等。
  在所访问的31个公共图书馆和1个图书馆联盟网站中,仅有5家网站对OA资源进行了揭示,占总数的16%。具体揭示情况如下:
  (1)山东省图书馆,在其主页“电子资源”栏目下的“在线资源”中,有外文期刊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测试版),直接链接到Open access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Socolar (http://www.socolar.com/)。(2)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在其主页“数字资源”栏目下,“外文库”子目录下,有Socolar:open access开放存取期刊一站式服务平台、Cnplinker:open access 开放存取期刊集成(http://cnplinker.cnpeak.com/index.jsp)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链接。(3)台湾省图书馆,在其主页“电子资料库”栏目下的“西文资源整合查询”栏目中,有“免费资源-Open access”专题,该专题中包含DOAJ、PLOS、PubMed等8个OA资源库。

(4)天津市图书馆,在其主页“网络资源栏目”下,直接列出“开放获取资源”一项,是此次调查访问的网站中,唯一一家在主页有OA资源链接的网站。该栏目中列有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prep.istic.ac.cn/eprint),中国科技论文在线,e-Print arXiv 预印本文献库(http://cn.arxiv.org/),Open J-Gate开放获取期刊门户(http://www.openj-ate.com),DOAJ(http://www.doaj.org),HighWire Press(http://highwire.stanford.edu),PMC(PubMed Central)(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BMC(BioMed Central)(http://www.biomedcentral.com)等9个OA期刊、OA仓储、OA学科仓储的资源,并在每项资源后列有详细说明。(5)上海图书馆,在其主页下方“各省市图书馆网站”下拉菜单中“公共图书馆”栏目下,有“免费电子期刊名和相应站点”栏目,该栏目中罗列了200多种外文免费电子期刊,并分类供读者检索。主要类别有经济、情报图书、计算机、目录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福利、农业、新物理学杂志、人文学修养和习俗、人类学、生物化学、管理学、环境学、社会学、法庭与法律、妇女研究、生物化学等。
  在所调查的网站中,没有网站对OA的概念、使用规则、检索途径进行介绍和说明,没有针对OA资源设置专题讲座和培训。五家对OA资源有所揭示的网站中,多数推荐的是外文OA资源,揭示方式主要是在二、三级类目下提供OA资源的链接入口,只有天津市图书馆一家是在一级类目下设有部分实用强的中文和英文OA资源链接,并对相关资源站点做了介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并没有在自己的主页上对OA资源进行揭示、整理和推荐。与公共图书馆对OA资源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积极参与并充分开发利用的“热闹”景象。据田峰[]的调查显示,2005年只有7所高校介绍了OA期刊和DOAJ,并做了链接;2007年就有96所高校介绍了OA资源,同时Open access免费期刊检索系统开通运行;据都蓝、黄如花[] 2008年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7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有72所高校揭示OA资源,占总数的69.2%。部分高校做到了OA资源和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有不少高校把“开放存取”纳入到用户培训内容中,对推广和宣传OA资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2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公共图书馆界对OA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对OA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由于OA所涵盖的学科范围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读者对OA资源的认知度也不同。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读者对开放存取认知度较高,其次是物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读者,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的读者利用开放资源的读者非常少,这与OA主要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开展比较好有关[]。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才是学术信息的主要产生源和使用者。但是随着OA期刊的高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其学科范围早已突破自然科学领域,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艺术、天文、历史、地理、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众多科学领域,OA期刊的发展已趋向多元化[]。
  3.2.2用户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的不同
  对OA资源的熟知程度和利用能力与职称和学历也有一定关系。受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限制,相对比较年轻的中级职称人员,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准,接收新事物比较快,成为利用OA资源的先锋。通过对利用过OA资源读者的调查,发现阻碍读者利用开放资源的原因主要是:(1)读者对开放资源比较陌生,对获取方式和检索途径缺乏了解;(2)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开放资源的分布比较陌生,对开放存取的概念认识模糊,没有有效的对馆藏资源和开放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没有对开放资源进行广泛宣传与培训。
  3.2.3 公共图书馆领域的人员意识对开放获取资源利用会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开放存取的研究还主要是在图书情报领域。图书馆成为OA资源的主要宣传平台,馆员则成为OA资源的主要宣传者和推广者。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OA资源理念的认知程度、资源分布的熟悉程度、信息检索的熟练程度都将直接影响用户对OA资源的利用情况。开放、共享意味着更快捷、高效的合作与发展。因此,应利用图书馆业内各种交流平台,如:学会、年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加大OA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让各公共馆充分意识到OA运动的特殊意义及充分利用的有益性,普遍重视起对OA资源的搜集、揭示、整合与使用,加强馆内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与使用指导,再由工作人员引导用户使用,提高OA的利用率,让OA资源从共享走向应用。
  4、对策与建议
  4.1结合本馆实际,有针对性的收集,平衡馆藏,形成学科资源特色
  4.1.1调整外文期刊馆藏建设和服务模式
  外文报刊采访工作必须改变原有传统观念,针对本馆的学科范围与用户需求,在重视传统纸质报刊文献采集的同时,加强电子报刊的采选及OA资源的获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OA资源和订购资源的整合,即丰富馆藏,又使文献采访经费发挥最佳的作用。
  4.1.2调整中文学术期刊征订策略
  就目前我馆所征订的中文学术期刊与部分中文OA资源库进行比对,对征订工作有新的规划和策略,合理分配订购经费。在比对订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有了OA期刊,是否还要继续订购相应的印刷本期刊。(2)如何协调OA期刊相应的应刷本期刊的副本问题。
  4.1.3科学合理的将OA资源与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揭示
  各公共图书馆可结合本馆的馆藏,综合用户的需求,以及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将OA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导航,便于用户查询。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在图书馆集成检索界面上实现OA资源与网络资源同时检索,通过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方式实现资源的完全整合。
  4.2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首先,重视OA资源的搜集与揭示,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开放资源”专栏,除揭示所搜集到的国内外各OA资源的链接供用户使用,还应开辟专栏,宣传有关OA的相关知识,解答公众的疑问,并定期发布OA的信息,使用户了解OA运动的发展概况。其次,在OPAC中突出开OA期刊的列表和连接,方便读者在检索馆藏资源的时,对OA资源进行同步检索。
  4.3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关“开放存取”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OA资源的宣传者和推广者,应熟练掌握各学科OA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熟悉OA资源的检索方法、浏览功能及获取权限,结合各大图书馆开展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有效的指导、帮助读者利用OA资源,提升图书馆个性化、学科化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内涵是:开放、平等、免费、政府创建、公费支持[],这与开放存取的理念不谋而合。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推动,各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馆际合作,通过业界会议、论坛,广泛宣传和推广OA资源,让更多的图书馆认识到利用OA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开放存取运动中,并且让开放存取运动在我国图书馆界广泛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