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从情绪管理入手 构建知情交融新型课堂

2015-07-23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教育界对教学模式、教学效益的探研方兴未艾。这些研究站在学生立场,立足教学实效,关注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和学生课业水平的提高,值得广大教育者学习、借鉴并加以运用推广。然而,当下却也存在着一些学生厌学、低龄留学、大学生轻生等负面现象。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怎样的元素?笔者以为,现状的造成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研究重知性缺感性,重知识建构的技术层面操作缺教学双方心理层面的关注不无关联。为此,学校应从情绪管理人手构建新型课堂,寻觅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以心理学的视角关注教育问题,从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深层动机和需求出发,把脉学习的本源问题,通过有效策略调适师生的情绪,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益。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这种状态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行为的变化。本文提及的情绪管理,既指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又指对学生的情绪指导和教育;如教师应加强自我认识,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调适好自身的情绪,发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效益等。
  教师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生活和自身的诸多压力,属于易引发情绪问题的人群。而教师又恰恰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人物,是施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教师的情绪反应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甚至是人格塑造。我们很难想象,郁郁寡欢的教师能培养出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满脸倦容者会打动感染学生,情绪不佳者会致力教学、热情从教。因此,作为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从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意义重大。
  从教师情绪管理策略上看,就其外部环境而言,社会有义务进一步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对教师有要求但不苛求;学校有责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教师需求,给予人文关怀。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昭示我们,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改变完善个体的应是个体本身,加强情绪管理关键在于自助。落实在操作层面上,可以用完形治疗理论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加以指导。完形治疗理论侧重鼓励个体体验自己心中真实的情绪,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对负面情绪不压抑、不逃避,用健康的态度加以对待。该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帮助个体明晰——坦然面对负面情绪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可通过“日三省乎己”,建立对情绪的正确认知,而后将情绪调适到心由境转、境由心生的境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侧重于分析引发负面情绪的原因,继而从认知出发,挖掘深层问题进行解决,清理情绪垃圾。综上所言,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教师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实践等方式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个人素质修养,培养快乐情绪,不断完善自己的情绪管理,尽快达成情绪成熟。
  二、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对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有了大致了解。进人学校后,他们接触的环境更丰富,引发的情绪问题更多。从此时起,学生学习处理情绪的经验逐步积累,进而形成学习的情意或信念。正向情意将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推动力;而若形成负向情意前未及时妥善处理,一旦信念形成将难以改变。由此可见,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大有必要且必须尽早介入。
  学生情绪管理常见的策略有三。一是以认知策略增进学生情绪的认知能力,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努力消除消极情绪,注重对其积极情绪的研究和培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培养积极情绪。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更为理性,更具有分析判断能力,扬长避短形成健康心理,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养成较好的意志品质,达成学习上阶段性乃至长期的成功。二是以行为策略增进学生情绪表现的适当性。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开始,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增强及减弱作用,改善其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建立特殊行为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扶正纠偏,抓住问题凸显的学生和凸显的问题,反复抓,抓反复,不断渗透,不断引导,于潜移默化不断积淀中引领学生向着正向情绪引导下的正确行为接近再接近。三是以情感策略增进学生情绪的感受能力。正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所揭示的,人的各类实践活动不单纯受理性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同时要受情感的驱使。脱离情感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塑造安全、温馨、平和以及让学生感受到完全被接纳的心理情境,便于使学生较自由、开放地进入同伴的情感世界,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学生遇有情绪问题,也会不因压抑而变质,有能力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受找到出口。在这方面教师要有同理心,善于走近学生,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情感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三、构建新型课堂的路径
  情感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即为情感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是构建知情交融新型课堂的重要之举。在《教学心理学新视点》一书中,张大均教授提到: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作为教师,在构建知情交融的新型课堂过程中不妨运用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音美配合法、实物刺激法、师情感染法等有效方法,多关注生动、形象、负载正性情感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集知识性、教育性、情感性、艺术性于一体;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破除师道尊严、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其作为首要法则。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势必充满激情、活力又不乏理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与教学内容中的丰富情感产生共鸣,自己先入境,再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只有教师饱含激情,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有教师善于利用有利于发挥教学功能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正性情感。有情感的课堂才是知情交融的新型课堂,才是活生生的灵动的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为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让我们切实关注教学的本源和实质,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一条新型课堂的构建之路,一条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