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建构网络信息平台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015-07-23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和观念,吸收新知识和新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在专业上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属于内源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塑造自己的专业人格、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参与课程开发、研习新课程理论、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教师自主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网络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及时、交互多样、通讯快捷、学习自主、时空不限等特点,能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依托网络信息平台,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学习、专题学习、案例研讨、实践教学、主题研讨、反思教研、修正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实现自主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信息平台如何建构?它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何作用?本文拟从建构网络信息平台,促进区域骨干教师自主发展入手,结合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打造优选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为教师自主发展架桥铺路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5月,在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正式开通顺城教育网站,共设24个栏目,着力打造“六大中心”“四大平台”,即“顺城教育宣传中心、顺城资源共享中心、干部教师培训中心、政策法规咨询中心、教育信息发布中心、行政业务办公中心”;“信息发布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互动交流平台、视频直播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基于顺城教育网站下的各中小学校园网络体系,搭建了区、校二级网络信息化工作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承载了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渴望,承载了我校网站建设和研训教师对信息化网络服务教育教学的美好憧憬。它夯实了教育信息化基础,为教师自我发展创建了网络信息化工作环境。
  (二)加强“精品网络栏目”建设
  1.成立“名师工作室”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骨干教师是区域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为他们搭建“成长小屋”既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追求职业幸福的重要平台和保障,也是发挥名师辐射作用,以实现优质师资倍增的重要引擎。顺城教育网站为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的10位名师设立了工作室,并把名师工作室链接到相应学校的校园网中,各中小学在校园网中为校级名师也建立了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设置了“名师讲堂”“专业引领”“研训札记”“教学资源”“我的团队”等栏目,全面展示工作室的动态信息和课改成果。
  2.设立“教育论坛”
  教育论坛是顺城教育网站24个栏目之一,内设“骨干教师论坛”“学科交流论坛”“校本研训论坛”等,由师校研训教师具体组织与实施。校园网论坛由各校结合实际,设置“校本研训”“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班级管理”等栏目。区级论坛骨干教师均以实名注册方式参与,拓展注册范围,诚邀各级专家、名师及本教研共同体的教师参与并做点评与指导。
  3.建立“教育博客”群
  教育博客也是顺城教育网站24个栏目之一,现有注册博客1446个。其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20人均实名注册。为方便教师浏览,已经注册的教师用户在个人博客的首页中均设置了所在学校。区、校二级对教师个人博客日志分类统一设立“教育随笔”“案例评析”“教学资源”“快乐阅读”“师生园地”“生活空间”“个人收藏”等七个一级目录,二级目录由教师个人创设。各学科教研员要求骨干教师至少要链接本学科一位教育名师和一个学术专业网站,并经常性地把教学资料、学习感悟、经验总结、素材积累等都发布到个人博客上,组织学科教师定期学习与交流。
  4.建设“教学资源”库
  利用网站开展了“备课文件夹”“视频案例”“专家讲堂”等资源库专栏建设。“备课文件夹”由学科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分学科按年段、年级、分单元建立的集教案、说课设计、教学反思、课件等于一体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并随着年级不断滚动更新。“视频案例”汇集了近年来各学科所有骨干教师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所上的不同课型的优秀课、研究课、展示课等。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收集、储存,为骨干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实践提供了便力与支撑。
  二、优化环境,激发教师内源性需求,增加教师自主发展的主动性
  如何持续激发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学习、反思、成长,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乐此不疲?我们的做法是,不断优化工作环境,让骨干教师从烦琐重负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一,以实用为原则,精简事务性工作,让教师有精力投入研修。每一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赏识与认可,都渴望自己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但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使得教师无暇无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因此,还清静工作环境,让研究成为学校中心工作,不被各种杂事牵着鼻子走,是管理者当务之急。区课题组要求教研员及各校负责人应在课题理念的指导下,明晰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梳理并统整学校各项工作,免去不必要的重重检查,少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能精简的工作绝不复杂,同时也要求骨干教师学会选择,总之,要尽可能地为骨干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思考、研究成为骨干教师的主旋律。
  第二,以激励为动力,完善制度设计,让教师有热情潜心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光有时间、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让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假设,变成任务驱动,变成一种持续而自觉的行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如针对部分骨干教师评上高级职称或已评上名师缺乏研究动力现象,部分学校推出相应的星级评比,让参与研究的高级教师也有等级差异,一定程序上鞭策了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还有一些学校为教学研究提供各种便利优惠政策,比 如,为从事科研的骨干教师提供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给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把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推广研究成果等专业劳动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对研究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选先进、评职晋升时对他们给予特殊的照顾等。总之,教研员、学校借助完善的网络研修制度,鼓励骨干教师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在自主规划与积极参与网络研修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三,以成长为归宿,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有动力享受成功。骨干教师的行为既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内在需要作用下的内源性行为,才会持之以恒地进行直至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要求教研员及学校管理者要在激活骨干教师“内需”问题上下功夫,为骨干老师营造积极向善的工作氛围,要搭建各种平台,让骨干教师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让骨干教师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付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受人认可的,这样才能激发骨干教师持久的工作动力,让他们从被动的研究变为自觉的主动的自我实现。
  三、上下联动,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助推教师自主发展
  为了切实保障精心打造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我们将常规研训活动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网络研修模式,不断引领骨干教师在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专业引领、实践运用中实现自我的快速提升与成长。
  (一)三级教研网络平台联动协作模式
  三级教研,是指区级教研——大学区教研——校本教研。该模式是由教研员发起的至下而上,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群研模式。教研员指定研究课的执教者,先由执教者独立备课,再由执教者所在学校的教学领导围绕执教者课堂教学现场开展校本教研,最终形成完善的教学设计(初案),上传到学科教育论坛上。大学区教研组成员在了解执教者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线补充、完善,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执教者吸纳和整合团队成员教学建议和相应资源,对教学设计(初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并通过大学区教研组的多次磨课,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定案),再次上传到网上。教研员组织学科教师关注论坛,了解执教者的设计意图与教学过程,带着充分的准备参与区级教研。在此基础上,教研员组织召开区级主题观摩研讨会,以区中心组指导为核心,聚焦课例,围绕课堂教学现场与在场的教师互动研讨,升华活动主题,提高教研品质。教研员再次组织网上论坛,深入了解教师课例研修后的感悟,强化教师学以致用的习惯与能力。
  (二)基于教育论坛的主题研讨互动模式
  在课题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教育论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训模式。“自上而下”即由研训教师问需于求或针对课改推进过程中的热难点问题,选择的既符合实际需求又略高于教师水平(最近发展区)的主题,开展每月一期的主题研讨活动。论坛要突显五方面要素,即,主题聚焦、组织充分、主持精当、引领到位、学以致用。“自下而上”即学校基于教师实际,在“校园论坛”上开辟“校本研训”专栏。每学期初,教导处都会根据师校研训工作安排,制定校本研训计划并发布在专栏上,然后根据计划把每个研训主题分设成若干个子课题,制作成网页发布在论坛上,让教师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并利用“作业展评”栏目,让教师得以展示和交流。研训教师会定期浏览各校园网论坛,给予点评与指导。
  (三)名师工作室专题研修视频在线引领模式
  以顺城教育网视频直播系统为载体,名师工作室成员与区域教师互动研讨形成在线研修模式。其特点是,在名师及其辅导团队指导下,线上与线下研修相互交织、和谐共进。线上是指名师工作室根据名师网络工作室研修方案,围绕研修主题,把一阶段以来,成员之间通过行动研究、合作互动而形成的研究成果通过主题论坛等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在层层递进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时,名师及其辅导团队对现场及在线教师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线下是指区域学科教师结合研修主题和问题,借助网络名师工作室自主学习,自我实践、主动反思,在此基础上带着提升教学素养和实践中的困惑充分参与到在线研讨中,通过在线提问直接融入到名师研修活动中。
  (四)基于资源库使用中的“1+X”集体备课模式
  在区域与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中,很多学校形成了基于资源库使用的研训模式。“1+X”集体备课模式中的“1”是在资源库中某一课的所有资源,“X”是年级备课组每个教师的个人意见,即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找到资源库中该课的模型,年组教师提前阅读,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针对模型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资源等内容,逐一汇报自己的意见。同意哪些观点做法,不同意哪些观点、做法,原因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等?这样的集体备课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备课的起点高了,针对性强了,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以赛促建自我提升专业成长模式
  本着“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的研训理念,我们在开发、建设、应用教师博客、教育论坛等栏目上,构建了“以赛促建、以建促学、以学悟道、以道践行、行中成长”顺城区特有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二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如今,顺城区的骨干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基于网络平台学习的各种新模式,无处不在的分享和参与吸引、鼓舞、激励着教师的自主建构与飞跃发展。同时,也正是在骨干教师网络研修热情的助推下,区、校二级网络平台建设才会更快地融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行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信息化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平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去应用。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造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路在远方,我们还只在路上。
  [参 考 文 献]   []
  [1]张伟平.中小学校本教研:如何走出误区?.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2]金维萍.农村学校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网络研修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校长,2012(3).
  [3]黄建初.网上研讨启示录.上海教育科研,201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