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浅谈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6-08-11 1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具有专业水平不高、专业意识不强的特点。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浅谈湖南省江华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中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十分重视各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兴建。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国家中央资金投入了530万,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办学条件。然而,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情况

 

  1. 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招不到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特殊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教教师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专业能力要求。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也相对滞后,相比于普通院校,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强。另一方面,普教教师胜任特教工作。因招不到专业教师,特教师资队伍中就吸纳了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教人员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他们的特教知识相对缺乏。由此可见,特教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不高。

 

  2. 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在残疾学生的家长心目中,把孩子送过来,就是想让他们学点文化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相对而言,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无升学考试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教教师不仅没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连“桃李满天下”的精神享受都无法实现。没有职业成就感就导致了有些特教教师觉得特殊教育生活没有生趣,教学没有激情,他们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管教学效果。对特殊教育没有高要求,对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没有动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3. 县级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培训较少

 

  县级管理阶层对特殊教育有“陌生感”,更谈不上县级培训。而且每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交流圈子小,还被看成另类。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也极少。特教教师培训的机会少,导致有些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浅谈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新建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发展,特教教师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特教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特教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特教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作了以下一些实践探索。

 

  (一)积极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教师综合素质的形成和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教师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特别是我们特教教师更需要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社会更多理解、接受、关心特教教师职业。这需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形成崇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甚至敬畏特殊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提高特教教师的待遇,保障其享有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最后,我校提出了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为追求目标,构建好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特教精神、校训校规上墙宣传,深入人心。教师素养、专业精神要在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显眼处彰显。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认识、对专业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的期待与渴望。在“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的环境里,教师的专业生活更具有主动性,更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形成特教精神,促进专业发展。

 

  (二)营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校内氛围

 

  1. 重建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航标,在制度建设上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学会科学地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所以提高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与提高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一步一步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建设。如把教师行为规范细化,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工作手册》《教学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制度》等。其次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这些制度要求立足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如建立《教学设计的要求》《校本教研的要求》《常规课堂教学的规定》等。最后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升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制度的建立来达到目的,如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制度》,一年整理、集结出版学校教师的专业论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好的学校需要好的团队。特教教师首先要求有热爱特教事业的理念。只有“爱”你的事业、你的学生,做到敬业奉献,才能坚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纵横展开,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敬业,敬业就意味着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有奉献精神。我校为此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制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四特精神”。

 

  3. 狠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俗话说得好,有压力就有动力。新建特教学校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建设的主人,工作中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如:①开展好“三课”(备好课、常听课、上示范课)常规活动。②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基本功。③教育理论学习笔记。④抓好手工制作等竞赛活动。⑤每堂课写好教学反思,每期写好教学论文。抓实教师的基本功,可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自觉性

 

  我校给教师一个教研大平台,学校目前是大班额(18名智障生)教学,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课,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定人定内容进行研讨。采用集体备课,主题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研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等有效途径中,务实求发展。加强教研管理,树立“教研为先导”的意识,创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以研究出效益。激励教师探索教改途径,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教师们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四)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机会,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

 

  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和发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到外面进行学习和培训。现在学校已把教师培养培训作为一项给老师们的福利,大力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类培训,学校全给予报销费用。此外,加强同行特教学校校际交流,每期组织教师到省市县各级外校参观学习,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期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团队。当然,实现特教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学校管理体系的支持与明确要求,更需要特校教师自身不懈地努力!

 

  作者:曹世金 来源:教师·上 2015年9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