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特殊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不能硬搬硬套,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我们应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在此,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应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2)“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各有个性的;是处在发展中的,要热爱学生,师生相长,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4)知识数量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涯是否快乐、幸福。(5)日常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是激励、诊断。在日常教学中淡化评价的分等、甄别、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程序的过程化,评价空间的开放性,评价结果的成功化。
二、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它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这里特别要强调是被评价对象的自评,强调参与性。
(2)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样,它不但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而且可用书面的、实践操作的,跟踪调查的,现场记录的,动手的,动口的,成长纪录的,档案袋式的,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3)在评价标准上上重视差异性,让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有所不同的评价标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让成功激励着评价对象取得更大的成功。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
(4)在评价的时间上,要特别强调全过程性评价,记录成长过程,总结成长道路。
(5)在评价的结果表述上要特别淡化功利性作用。
(6)在评价的功能上要体现成功和激励,让成功去激励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为学生创设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2)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合作学习;(4)广泛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5)在教学中通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此目标;(6)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评价,并用于改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7)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8)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四、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
(1)课堂教学的生活化;(2)学生学习的主动化;(3)师生互动的有效化;(4)学科教学的整合化;(5)教学资源的最优化;(6)教学过程的动态化;(7)教学策略的综合化;(8)教学对象的个别化;(9)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五、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1)基础性。看双基是否落实,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定位是否正确,教学过程是否到位,认知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使学得的知识能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环境和自然等实际。“变单纯把书本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最好的书本。”
(2)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是否得到体现。是否处于“我要学”的状态。所学的知识能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
(3)平等性。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是否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双相互动,师生相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能否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
(4)广泛性。是否体现教学过程的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特别要关心学困生,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大,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能得到充分展开。
(5)优化性。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过程设计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德育教育。
(6)端正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能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如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如搜集和利用信息学习应用已有材料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人格:如坚韧性,独立性,抗挫性,好奇心,进取心等。)和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7)激励性。充分体现成功教育的理念,变评价的诊断功能和筛选功能为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的主体体现多元化,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方法采用多样化,评价的内容体现多种性。特别要评出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
作者:孙艳 来源:情感读本·理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