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陕西省特殊教育资源整合的前瞻性研究

2016-04-18 16: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习近平2014516日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的大爱无疆、仁者爱人。这种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充分发挥,看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

 

  经历30多年的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取得持续发展,特殊教育发展形成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特殊教育框架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陕西省地处大西部,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等阻碍因素,难以发挥整体优势,严重影响陕西特殊教育发展的效果。因此,要想有效整合陕西省的特殊教育资源并合理利用,只有针对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从中找到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特殊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之路。

 

  一、整合陕西省特殊教育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特殊教育资源是指促进特殊教育发生和保障特殊教育正常运行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是特殊教育各项事业得以高效运行的各类资源的总和。特殊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教育对象特殊,且规模较小,所以对其进行资源整合是存在可能性的,重点就在于以何种方式进行资源整合。

 

  首先,从理论上讲,由于特殊教育发展历程比较短,关于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并不高,再加上关于特殊教育的科研经费少,这方面研究的科研成果比较少,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特殊教育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少。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亟需提升,研究特殊教育的学者比较少,相关文献也比较少。随着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陕西省地方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各项投入,极大的推动了省内特殊教育的发展。针对陕西省的情况,本文制定出特殊教育资源整合方案,推动陕西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促进陕西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

 

  其次,从现实性上讲,陕西省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陕西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整合经验,将其与自身实际问题相结合,完善相关理论,摸索出一条优化整合特殊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对国内其他各省份以及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而言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特殊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盲教育、聋教育、启智教育、肢残教育、自闭症教育等各种特殊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作用。

 

  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各项资源进行叠加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实现创新。本文中所提及的资源整合,其关键就在于,把现阶段散乱的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实现“1+1>2”的作用。

 

  二、陕西省特殊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特殊教育事业在这几十年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殊教育体系逐渐成型,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干,地市办盲校、县区办聋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对于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起步较早,建校最早的为 1949年建校的西安市盲哑学校,最晚的为200812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西安市启智学校。2014年陕西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52所,比上年增加2;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662人,在校达到3188人,比上年增加418人。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起步较早,但是在特殊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现有管理体制,制约特殊教育发展。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有的是地市一级设立,有的是县级设立。以西安市为例,西安市八所特殊教育学校,均按属地关系管理,西安市启智学校、西安市盲哑学校、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由西安市教育局管理,市财政部门负责各项经费的支出。与之相应的,西安市下属的各县区也是实行的教育部门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经费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就在于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特殊教育投入也就不一致,地区发展极为不平衡,且各地方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特殊教育的发展滞后。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由于长安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因此政府全额划拨了该区域2012年度所有的1248万元经费,但是周至、蓝田等区域却连每年一二十万元的经费都难以拿到,这样的结果就是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办学程度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距。

 

  第二,生源萎缩,办学规模小,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笔者通过对西安市各特殊教育学校的走访和调查发现,生源不足、学校规模小是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学校因为这些问题已经无法再维持办学。现罗列一组数据如下:第一,在校生总人数过少。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西安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共8所,在校学生共计1343人,平均每所学校160.7人,其中有428人是盲聋学生,平均每所学校53.5人。然而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校并没有这么多学生,一些学校为了更多的经费而虚报名额;第二,班额过小。根据西安市特教系统在校学生()分布显示,有的班级甚至只有3名学生。不能正常编班和实施教学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多困扰。针对这种现状,部分学校采用并班上课的方式教学;第三,年级断档现象明显,生源越来越少;第四,教学资源被闲置,办学效益无法实现。以西安市为例,2012年全市1343名特殊教育学生,政府划拨的事业经费为5000多万元,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50万元,均摊的每个学生的话,每人次将近8000元,但是如果划分到全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要维持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这些经费就有些不足了。另外就是全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除市特校外其余7所都是聋哑义务教育,这种办学模式的重复,无疑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办学效益的提升。

 

  第三,教育经费不足,特教相关的教科研事业发展受阻。据相关资料显示,西安市的8所特校三年时间总共只投入了24万元科研经费,每所学校年均投入一万元的科研经费。这样的教育经费投入直接导致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匮乏、科研成果缺乏、图书资源稀缺、特殊教育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群体采取更加切合的教育教学方案,严重影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QQ截图20160418162756.jpg

  第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结构,学前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陕西省幼儿阶段残疾学生生源很少,办学成本太高。通过走访实地调查发现,针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在陕西省内并未开设,结束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教育也起步较晚,尚在发展摸索之中。学前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对特殊儿童而言,意义重大,但是从全市的整体情况来看,8所学校并未开展这两种教育模式相关的工作。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8所特殊教育学校受自身经费、师资、校舍等因素影响,虽有心但无力。

 

  三、陕西省特殊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策略

 

  第一,完善政策法规,为整合特殊教育资源提供政策保障。陕西省各层级地方政府要积极牵头,配合特殊教育的相关机构,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通过正向、积极的态度引导陕西特殊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按照一校制模式,整合到地市一级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随着陕西农村地区适龄学生减少,不少学校应该撤销并合并,解决农村办学成本高、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建设以学区为中心校区,教学点为辅助站。通过这种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源的跨级合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合并难度较大。

 

  第三,陕西省特殊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应加大,开拓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解决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各项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兑现政策规定,坚持特教特办,确保特殊教育事业经费的足额、合理、按时拨入;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要从教育费附加、救济金、福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项收入中拿出国家规定的比例用于残疾人教育事业;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筹措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并广泛组织社会力量捐资,保证特殊教育发展的经费充足。

 

  第四,教育教学工作中,教研活动以市一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整体开展,并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分成相应的教学组,改变各学校各自为政的现状,在各特殊学校间营造浓烈的教研氛围。特殊教育因其本身的特点,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而言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如果不能改善这一现状,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整体的教学质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市教研的核心作用,推动西安市特殊教育事业整体的向前发展。

 

  最后,应该完善和优化教育结构,建立起一个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就业能力培训、康复训练在内的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而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早期干预、特教职业教育、就业能力培训。早期干预增加康复机会,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加强,提升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发展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增强残疾人的生存能力,提高社会生存能力。总之,特殊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不仅是特殊教育内部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更新观念,从特殊教育对象出发,进行资源整合,才能更有利于发展陕西特殊教育事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