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笔者以“指导初中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实践研究”作为微型课题进行了三年研究,发现在初中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小论文写作,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建立学习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做此项课题之初,我一直自问:“初中生写数学小论文有用吗?能写出来吗?对数学学习有没有负面影响?家长和学生会不会有抵触情绪?”也许问题还不止这些。我决定摸着石头过河尝试一番,毕竟尝试后不管有没有效果定会有收获。
对于写数学小论文,刚入初中的学生大都有畏难情绪,觉得那玩意儿太“高大上”,我们初中生玩不转。让学生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是我首先要做的事。一方面,我从阅览室借来《数学大世界》《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等杂志,让学生阅读其中经过挑选出来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对数学小论文的写法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利用自习课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知道: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或者独特解法写下来,就是一篇小论文的雏形了。当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写出高质量的小论文,毕竟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尝试着去写,关键是要写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许他的独特解题思路别人早就提出来了,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这个想法和发明创造是一致的,都是原创的,是有开拓价值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刚开始会写得千篇一律,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无话可说,也可能是找不到切入点。笔者让学生从一题一议开始,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把每个单元练习学完后自己的疑惑点写下来,便于尽早入门。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写,学生对数学小论文已经不再陌生,我让学生拓宽写小论文的题材。如可以写数学历史故事(这样的例子书本上也有,如《九章算术中的方程》《费马和他的猜想》);可以写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如峰谷时用电计算、商品打折问题、红绿灯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可以从其他方面的思路联系数学学习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并将这类问题进行整理(如从走迷宫想到用倒推法解决数学问题)。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长短不限,还没有入门的学生可以写一些片段。每篇论文写完后,要进行自我修改(教师指导学生从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清晰三方面尝试修改)。教师在学生修改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也要指出正确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灵光闪现整理出来,变成一份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并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自然被调动起来了。教师一定要牢记自信心和内驱力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习后进生从发现一种巧妙解法、理清一道题的思路中,获得了学习的自信。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所得、所失,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经过与教师的交流,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变成了“后劲生”,这是令我非常欣喜的。
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能力训练,要渗透到平时教与学的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写小论文是一个有益补充,两者可以紧密结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随着写作的深入,从八年级开始,我让学生通过合作,实现思维碰撞,写出更规范、更高质量的数学小论文。
在写的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将修改后的小论文通过网络向各杂志社投稿,我班有三位学生的数学小论文还在报刊发表呢。能发表固然可喜,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整理,让思维更加清晰,对解题思路、学习内容进行了再消化,实现个人二次创造更令人欢喜。数学小论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整化,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获得更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方面得到了系统化,逐渐养成“动脑筋、提问题、想问题、找资料、寻答案、立观点”的好习惯,提升了数学综合素养。是数学小论文写作,擦亮了孩子寻找数学美、发现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眼睛。而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各门学科综合利用,促进了其他功课的学习,这也是写数学小论文的另外一份收获吧。
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一种帮助。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强以后,对课堂的“挑剔”程度也加深了。这就促使教师对数学课程进行研究与开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提高教学专业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比较典型的现代课程观——学生和老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礼记·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诚哉斯言。
作者:王卫娟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