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学教学的本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组织,体现数学效果的真实;拓展提升,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三方面着手对数学教学本位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以数学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数学课堂只有追求“返璞归真”境界,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自然、简约、朴实”是数学课堂的根本追求,探寻数学教学的本位就是要体现“以生为本”原则,还原课堂的“数学味”与常态化,去除浮华,崇尚简约,在“本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仅仅是为了导入新课,而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同时将数学问题隐含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体现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设计了“分苹果”情境:如果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每人分几个?如果分给3个小朋友呢?学生知道解答此题需用除法,第一个问题是10÷5=2,学生不陌生,但10÷3怎么做,很多同学不明白。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能得出每人分3个还剩1个,教师板书算式:10÷3=3……1。学生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之后,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为营造欢快的氛围,在跑道的一侧按红、黄、蓝顺序插满了彩旗,你能快速知道第27面彩旗的颜色吗?第34面、第56面呢?这问题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可以由最简单的例子找规律:第4面为红色,可以看成4÷3=1……1;第5面为黄色,可以看成5÷3=1……2;第6面为蓝色,可以看成6÷3=2。由此,学生发现规律:因为三面一循环,所以判断第几面的颜色就可以用面数除以3,看余数即可。
二、课堂组织,体现数学效果的真实
课堂教学讲究实效,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落实好“实”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探究真知的旅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更高。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然后给出一组四边形,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明白了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它们之间没有交集。同时,对于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描述指出各部分名称,省去了不必要的、无效的探究。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及联系,为以后学习其性质做好准备。
三、拓展提升,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时,不能单纯地就题论题,而是举一反三,让学生把握解题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感受转化思想在本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小数乘法可以先看成整数乘法,然后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要保证除数是整数,要用到商不变性质,除数的小数点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右移几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帮学生掌握知识,如1.05×3.2、0.28×0.45、1.56÷0.12、0.81÷0.009,学生通过做题能很好地巩固知识,并注意到一些细节,如小数乘法计算时需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需用0补齐等。为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如已知468÷26=18,不用计算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468÷2.6、4.68÷26、0.468÷0.26,学生通过做题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的移动与商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为表面的热闹而忽视对数学教学本位的把握。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去除课堂的花哨,才能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探究。学生只有真正融入课堂学习,才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李刚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