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开发农村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2015-07-28 18: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们把优秀的适宜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引进到幼儿园游戏中来,渗透到我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挖掘、搜集与开发民间游戏,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创新的课题研究。
  一、家园合作,回归自然,广泛收集
  首先是深入挖掘祖父辈的传统资源。我们把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进来,召开了专题讲座研讨会,谈目前幼儿在玩玩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时代是怎么玩的,感觉怎样?再认真讨论一下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从而肯定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放调查报告和问卷,让家长填写三到四种玩过的民间游戏以及传统玩具,写清楚玩法、材料及教育的价值。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并加以文字和图谱记载,进而筛选出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归类。
  其次利用现代化途径寻求资源。在现今信息社会,教师还可以从书籍、网络上寻找适合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将现代化和传统有效结合。我们买了好多有关民间游戏的书籍进行搜集、筛选。
  最后对收集来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整理。组织教师对所有的游戏进行“过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进行筛选、分类和改编,整理成《民间体育游戏汇总》。
  二、挖掘资源,搜集制作,和合融洽
  首先教师是资源库的引领者。我园成立民间游戏资源库中心组,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区域特性,其中的成员根据每学期每个班每个主题活动下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列出相应的清单,然后分配到每个年级、每个班,带班老师在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本班家长的特点上,指导幼儿、家长收集相关资源,从而形成一些经典的领域、主题、区域资源包。
  其次家长、幼儿是资源库的参与者。我园本着尊重、合作、平等的原则,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资源搜集的建设。我们在开展每个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之前,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所要的材料,让家长和幼儿有对活动的意愿和期待,有对活动资源收集、使用的兴趣和能力,然后规划、收集、使用,呈现资源的一系列过程,和幼儿一起收集活动特性所需要的资源,并将不同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到班级。老师引导家长大胆构思,“变废为宝”制作出新颖、独特、有趣、有益的玩教具。
  年级组各班所收集和制作的民间游戏玩具都被整合了起来,每班都投放大中小型不同种类的游戏器材,实行轮流玩的制度,做到了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玩耍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改编创新,筛选分配,传承沿袭
  (一)一物多用,创设多种游戏玩法
  一物多用既可以弥补经费的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能减少教师的制作工作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种器械进行多种玩法的创设。我园的跳竹竿,老师们通过实践摸索,在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创编出了可以集体表演的并列竿跳、十字竿跳、三角竿跳等形式,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享受美、创造美。
  (二)按照年龄特点合理分配、运用
  民间游戏难度不一,选择不恰当会让孩子畏难而失去兴趣,按照年龄特点合理分配、运用尤为重要。如我们的舞龙,龙头是用塑料篮子和比较厚实的海绵组合成的,小中班孩子肌肉举力还不足,不能长时间举较重的物体来活动,大班孩子的手臂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把舞龙这一游戏设置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在活动中提升了孩子肌肉的发育以及协调能力。
  (三)融入社区力量,拓展游戏内容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园民间游戏,我园邀请了社区舞蹈队的六位阿姨来教小朋友和家长打连厢。打连厢是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小朋友们、家长都很新奇、老师都也投入到了学习的队伍中。
  (四)改变传统形式,实现多层次、多通道互动
  1.同龄混班,以强带弱。
  (1)创设开放、自由、稳定的活动环境。
  (2)帮助幼儿熟悉各区的位置和玩法。
  (3)根据活动区的不同投放材料。
  (4)建立有序的活动常规,及时反馈。
  2.混龄活动,以大带小。
  (1)从活动效果看,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极具挑战性的器械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打破班级、年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是要全方位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
  在幼儿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不仅能使孩子的游戏活动更加精彩,使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加形象、具体;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大提高。同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自己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动态的评价,还能在创造和研究中体验进一步探索民间游戏的艺术精髓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主编.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秀料.寓教于乐——谈民间游戏的育人功能.山东教育,2003(03).
  [3]冯林林.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1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