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语文“小老师”前置性学习总动员

2015-07-28 18: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特长生是班级的优秀个体。以“小老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使其形成“小老师圈”,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前置性学习,在课堂上适时展示,既释放了自己的潜能,也带动了全班同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特长生;小老师;前置性学习;释放潜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31-2
  因为研究校本课程的原因,本学期我专门担任了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工作。我任教的是四年级的部分班级,每班每周一课时。前半学期,我将古诗部分教完,期中以后,开始教学小古文内容。按照学期教学计划,一般每课时要完成两篇小古文的学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篇幅稍长的小古文只能用一课时完成。小古文的文体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体裁,加之每周课时又少,如何保证教学任务顺利按时完成,我必须多动脑筋。“穷”则思变。于是,我结合自己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特长生前置性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探究二者有机结合,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在特长生的培养方面获得了许多启示,那就是让特长生学习有效前置,充分挖掘其潜能,以“小老师”的榜样角色带动全班同学主动学习。
  一、确定“小老师”名单
  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我在班级中选出10名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其实这些孩子大多各门功课都出色),作为第一批小老师,当作火种。在确定人员之后,一天,我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去教室门前点将,然后把他们请到我办公室开会。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停地问让他们来干什么。坐定后,我认真地给他们开会,阐述了选他们参加“小老师”实验的意图和任务:在学古文之前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备课,然后在课堂上适时展示,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说起来,孩子们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平时在向老师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有的老师还会谦虚一番说“试试看”,表现得不够自信。而孩子们则不然,听我说完后,十个孩子在沙发上手舞足蹈,跃跃欲试,丝毫没有畏难情绪。这不由地让我想起阿什利·蒙塔古说的话:“在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二、给“小老师”合理分工
  1.古文输入“小老师”。
  此项任务是要求小老师要把课文内容输入电脑,并制作成幻灯片,便于在电脑上播放,供大家观看学习使用。我边说要求,边在电脑上演示我平时备课制作课件的方法,孩子们围在我身后好奇地问这问那。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我主要提出四点:(1)文字的正确输入;(2)排版格式的要求;(3)如何给重点内容着色;(4)适当配些图片。我在演示时,只听一向显得文弱的女生孙舒寒同学迫不及待自告奋勇地说:“老师,这个我会!”我喜出望外,其他同学好奇地问:“你怎么会的?”她连忙得意地解释说:“我看过我爸爸弄过的。”孩子们都投去羡慕的目光。
  2.古文范读“小老师”。
  古文的朗读和白话文朗读有很大区别。我提醒同学们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些《论语》中的句子,古文朗读都是那种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把古文练读得字音正确、断句准确、停顿恰当,还要有古人读书的特别韵味。谁来领这项任务?”这时男生许雨田腼腆地举起了手,说他愿意试试。我看他是本校教师子女,便欣然应允,还鼓励他说:“好,老师相信你!如果有困难,你可以利用你母亲是语文老师的资源,请求帮助。”接着,我提醒他,在准备时要多多大声地朗读练习,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我边说边示范。其他同学也跟着晃起脑袋来,办公室里真是谈笑风生。
  3.古文解说“小老师”。
  相对来说,此项解说任务的难度较大。小老师首先要根据注释提示,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再参照书本课文下方的译文,将古文词句与译文内容进行一一对应理解。接着,再离开注释、译文这两根拐杖直接看课文内容,读一句,解释一句。在解释的时候,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而不能生硬地读书上的译文。在我给大家示范讲解的时候,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女生刘子涵同学早已按捺不住,“这个任务交给我,我行!”我望着她闪亮的目光,提醒她说:“这个任务最难哟!”她眨巴着大眼睛充满自信地说:“没问题,万一不会,我就请教‘百度’。”我也放心地把此项任务交给了她。
  4.古文赏析“小老师”。
  古文赏析这个角色的要求真正是最难的,这在古文正确朗读、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了高度,从语言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刻画、情感传递色彩来欣赏或简单评价。这真正是老师的工作。如古文《不倒翁》中,从语言简洁的角度来审视,“头大。身短。须长。发秃。”八个字简洁形象地勾画出不倒翁的形象。而且,不倒翁的每一方面特点仅用一个字表达,便用“。”干练收起。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看,小古文《一人性缓》中主人公的语言的确急死人了:“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此项高难度的任务非我班的“大姐大”徐颐萱同学莫属。这个女孩的语感好极了,领悟力非常强,只要在课堂上出示的文章,我一般都请她来代替老师朗读,她可以不经过事先准备直接朗读,且连词断句得当,还能体现恰当的感情色彩,可见她驾驭语言、领悟表达的能力超强。况且,她有坚强的后盾——母亲密切关注、引导她成长。于是,我把这项真正是老师的任务交给她,她也像平时一样平静地担此重任。
  5.古文吟诵“小老师”。
  古文吟诵这项任务,要求小老师在正确朗读、理解文意、品析欣赏的基础上,要对古文进行感情朗读,通过自己的音准、断句、感情来综合体现古文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实则要融合前几位小老师的工作任务,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此项任务就安排给我班的“大哥大”王尊同学。这个同学平时言语不多,戴着眼镜,一副“小教授&rdq uo;的模样。他底子厚实,各门功课学得都很扎实,英语剧、课本剧表演及绘画竞赛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真正的厚积薄发、爆发力强的孩子。此时,我抬头望了望一向冷静的王尊同学,他笑着说:“行啊!”
 6.古文表演“小老师”。
  为了增强古文学习的情趣,我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我会演”板块,即在前面我会读、我会解、我会评、我会吟的基础上,再以分角色形式展示古文情境,表现人物形象。表演要求小老师要对古文内容非常熟悉,能脱稿说对话内容,还要根据角色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表演,且要学会彼此合作。如《一人性缓》中,至少有四个角色:叙述者、观火者、被烧者、旁观者。为了表演形象,之前必须进行反复排练。听我这么一说,还没领到小老师任务的其他几位同学周宇恒、华子鹏、李晓乐、张旭辉跳起来说:“我们演,我们演!”已经领到任务的王尊同学也举手:“我也想参加表演。”已有各自任务的几个女生也不甘示弱,嚷嚷着也要表演。看着同学们学习热情这么高涨,我同意他们参加两项任务的学习。
  7.古文书写“小老师”。
  正当十个小老师都有自己的任务时,只见小胖墩周宇恒同学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想完成一项任务——写毛笔字,我想把课文用毛笔抄写在宣纸上。因为我每周要参加书法班的学习,老师让我们写作品张贴起来,我想正好写课文内容。到时候万一停电,孙舒寒的电脑幻灯片不能用,就把我抄写的课文贴在黑板上给大家看。”听他这么一说,我也眼前一亮,是呀,“书写小老师”这项工作我忽略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电脑,还要学习正确书写古文。这正好发挥他的强项。我们班的确数他的字最规范、美观了,每次书法展览,他都是首当其冲,他是当之无愧地“书法小老师”。于是,我满足了他的请求。
  三、建立“语文小老师总动员”QQ群
  在初步分工之后,我提议建立语文小老师QQ群。群的名称定为“语文小老师总动员”。我让他们把各自的QQ号留下来,待我把群建好后把他们加进来。说实话,我对此工作还不太熟悉,只是理论上知道,但没有操作过。只见其中的华子鹏同学赶紧教我怎么弄。我说QQ群建好后,我要把大家活动的图片以及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计划、时间的调整等,通过群发布一下。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发在群里与大家分享。
  四、搭建课堂“小老师”展示平台
  为了方便小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课前自学的成果,我把小古文学习的课堂设为“我会读”、“我会解”、“我会评”、“我会吟”、“我会演”、“我会写”这六个板块。一切就绪后,我便开始了教学实验。第一次,我不知道做课文幻灯片的同学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备课、做课件。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一人性缓》。上课前,我在电脑前操作准备。这时,古文输入小老师孙舒寒怯怯地说:“李老师,我的课文幻灯片做好了!”说着递给我一个优盘,我高兴地把优盘插上电脑,打开一看,果然不错,图文并茂!教学中我把她的制作和我的制作结合起来使用,并在课堂上大力表扬她这个小老师,同学们见她竟然会做幻灯片,是惊讶、新奇,又羡慕。
  接着,在教学其他环节时,我适时请其他几位老师进行相应的正音朗读、古文解说、感情朗读以及分角色表演等,孩子们的表现简直是出乎我的意料,除了一些超出他们知识范围的问题外,他们几乎完全可以担当“老师”的职责,不仅自己展示能力,还能指导其他同学学习。如朗读小老师许雨田读得是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几乎不用我再指导了;负责解说的刘子涵同学,看着屏幕的古文内容,读一句,解释一句,而且用的都是自己组织的语言,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在表演时,为了增强效果,几个男生小老师还从学校服装室借来了舞台长衫穿上表演《一人性缓》,真是妙趣横生!孩子们在课前精心准备的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课堂上,身为老师的我,不停地把我的赞赏、惊讶表达出来: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带领大家献上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赞扬。小老师们的出色表现不时引来其他同学的羡慕、甚至疑惑的目光:“同样是课前预习,怎么他们几个就这么厉害呢!”
  五、建立“小老师”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小老师”们不断前进,也为了更好地带动全班同学主动学习,除了课堂上常规的口头表扬外,我还建立了两种激励机制:一是针对小老师们,对于十几个小老师,我根据他们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只要基本完成各自的小老师工作任务的,都有奖励;另一种是面向全班同学的。为了鼓励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引导他们加入到“前置性学习”的活动中,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环节根据各小组同学的展示情况,分别予以加星奖励,最后得星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全体成员都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下课后,优胜小组的组长及小老师的组长就得意洋洋地跟着我到办公室领奖品。说起奖品,只不过是些巧克力等小食品,但孩子们那高兴得意的劲儿就甭提了!
  六、“小老师”们拔节成长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努力,小老师们的工作愈来愈老练,真是“名副其实”。我这个大老师几乎要没有事做,只能是作为观众不时的献上掌声和惊叹声。例如,制作幻灯片的孙舒寒同学,俨然是个真正的“老师”。你看她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比我制作的课件还要精美。她在文字旁边还加了个带圈的问题“读了小古文,你有什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哟!”问题带有启发性,而且语言活泼、亲切,贴近同学心理。同时,小老师们在研学的过程中也有了丰富的体验。
  在“小老师”们的带动下,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课前作了主动学习准备,如常规的古文朗读、理解、翻译、背诵、表演等项目,每个环节的学习同学都很投入,积极展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按照这样的教学策略,我们每课时学习两篇小古文的任务轻松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都被激发出来了。我的教学越来越轻松,甚至可以“偷偷懒”,因为小 老师们的读、说、议、评、演等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有声有色,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了。课堂上,教师只要作组织调控、激励评价为学生进步助力就行。
  为了鼓励小老师们不断努力,我会把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拍下来放到群里,让他们的家长也能欣赏、分享。同时,我还会定期让小老师们互相调换“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学习。另外,我还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展示机会,如晚会的节目主持、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小品相声等,小老师们的精彩表现让我真切地听到了他们成长拔节的声音。
  “小老师”角色的积极定位,前置性学习的有效策略,让“小老师”的潜能得到更多的释放,使他们的成长有了更大的舞台。同时,教师的教学不再那么辛苦、费力。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