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5-07-07 08: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改进和加强德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的四个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接指向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它的实现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以道德教育、养成为重点,做了以下的探索: 收集。
  (一)增强道德意识。
  德育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产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欲望。具体做到:
  (1)课前灌输,“寓理于事”。
  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使青少年获取的价值经验,在数量、复杂性、提取速度等方面都已经大大超出了教材为基础构筑的课程经验。鉴于此,学校德育必须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
  为此,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次选取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评价事物。比如,针对和老师顶撞的情况,我给他们讲了《咬掉母亲耳朵的贼》,希望他们能正面理解老师的批评;针对学生中的早恋现象,给他们讲了《夏天不摘秋天的果》,告诉他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事情,要把握住现在最好的学习机会。WWw.133229.cOM在学习方面,通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等等,让学生们明白信心、决心、执著、自制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课前五分钟时间虽短,但却具有形式灵活、涉及面广、针对性强、解决及时的特点。而且用故事形式表达,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自我领悟。许多同学把老师送给他们的名言专门抄录到一个本子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达了他们完善自我的愿望。
  (2)课堂渗透:“寓理于学”。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教学情境,引入富有教育意义的政治、法律、道德、心理、自然、和社会的种种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倾听、观察、分析和比较去充分感悟体验。
  在讲授《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选取了《二十四孝图》中《扇枕温衾》《埋儿奉母》等有代表性的几个故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明确了传统孝道中有精华和糟粕。然后引用了当代全国十佳孝贤张尚昀、马金莲等事例,让学生分析当代所倡导的 “孝道”与封建社会中所倡导的“孝道”有何异同。最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以《孝顺,我可以……》为题,畅所欲言,解决了新时代应如何发扬

(二)、训练道德行为。
  许多学生,有自我完善的欲望,但不能将自我完善的意识转化为自我完善的行动,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更深的层次上抓德育。
  比如,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考试抄袭严重。考风不正,学风难正。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呼唤诚信回归》,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讨论:考试到底可不可以抄?了解了学生的想法;然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观点,我给他们念了《老外劝我们别作弊》的文章,一起分析考试的目的和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珍视自己的信誉。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对考试抄袭问题进行心理分析,针对这些心理制定有效的控制抄袭的办法,以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忠实自己,完善自我。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抄袭的现象虽然没有杜绝,但作弊现象明显地少了。更主要的是,抄袭的同学不再好意思在班里炫耀了。 收集。
  (三)培养道德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就要尽可能将一时一地曾做过的有益的认识教育与行为训练,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形成制度、法令,今后在某时某地也必须实行。学生照这些“法”规制度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由于扩招,导致我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差,甚至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也表现得是非不分、缺乏教养。有一次上课喊起立,下面的同学干什么的都有,足足四分钟仍没安静下来,气得老师大发雷霆。
  这次起立事件后,我在所任课的班里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并提出了起立的具体要求,希望男生能像绅士,女生能像淑女。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上下课喊起立时,基本不用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就会相互提醒注意事项。
  为使教育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我们的言行,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2、全员参与,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
  个体的道德长成需要一种支撑性的情感系统:依恋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等。自尊是提高道德成长的起点,关爱和彼此感受到爱是道德发生的条件。作为教师必须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学期,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每一位任课老师和所教班里的四名学生结成对子,关注学生各方面情况,把交流延伸到课堂之外。“手拉手”活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师生相互了解和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对点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消除师生隔阂,从而使老师的教导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增强德育效果。
  3、教育必须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长成的。许多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些习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正,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宽容,做一个平时看得到别人点滴进步和成功的有心人,细心的去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达到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冰心老人告诉我们: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爱。教育是责任与爱的分享,传道先融情。只有让教育与爱牵手,才能谱写教育新的篇章!只有教师播洒爱心,才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朵朵美丽的小花。一颗真心,就是一片爱的海洋,在这片爱的海洋里,我们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每个孩子在爱海中扬帆起航……整理
  
  参考文献:
  [1]《当代心理卫生》陈学诗、李国榕主编19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