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学前教师的师资,只有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才有能较好适应我国学前教育对学前教师的高质量和高素养的要求。由于学前师资的培养中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分析陈鹤琴关于幼稚师范生培养的思想形成及内容,以期对当前学前学前师范教育培养产生一些启示。
关键词:陈鹤琴;学前教育;师范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提出可以看出社会和国家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对高质量的学前教师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中,但是我国的学前师范教育仍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目标地位低,发展后劲不足”,“招生困难多,生源质量下降”,“素质培养不全面”,“幼儿师范教育落后于幼儿园教育”[1];“幼儿师范教育中课程、教学不适应”[2];“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忽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3]等。因此通过对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师范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历的梳理,以找寻其对前我国学前师范教育的启示。
陈鶴琴幼稚师范课程思想
上世纪20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国的学前教育深受外国教会的影响下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因此陈鹤琴先生在潜心研究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必须由中国化的幼儿教师来实现。[4]
陈鹤琴幼稚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
1914年,陈鹤琴先生前往美国留学,原打算学医的最后在“医生是医病的。我要医人的......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好。”于是便投身于教育的学习中。[5]陈鹤琴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因留学期满回国。回国后,陈鹤琴先生发现了由于我国幼稚教育,一方面在教育主体和内容上是一种“照抄”的幼稚教育,比如:学习日本的蒙养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课程等;另一方面,我国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现有的幼儿园教师的构成主要是以一些识字的妇女为主,她们并没有学习专门的学前教育的知识甚至根本不适合进行学前教育。因此,陈鹤琴开始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观察他的儿子、创办中国最早的幼稚师范教育专科学校、创办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幼稚师范教育思想的内容
高规格的培养目标
陈鹤琴在其著作中提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创造性地生活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因此陈鹤琴先生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是对幼稚是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幼稚师范生直面的问题就是担任一线的幼儿教师,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重视对他们教学能力、社会活动参与组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等到幼稚师范生成为幼儿教师再另行学习。
高质量的教育要求
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中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思想政治上,应该要有热爱中国的情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业务能力方面,两个热爱:爱儿童、爱幼儿教育事业,一个精通:精通幼教业务;第三,教学技术方面,幼稚园教师应该是多面手,讲故事、绘画、舞蹈、手工、唱歌、环创、急救等;第四,要有优秀的人格品质。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的师范教育自然而然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才能适应。
3.多样化的继续教育
陈鹤琴先生重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陈鹤琴先生不止在学校内为广大的幼稚师范生讲课,也开展很多讲座面向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因此他为我们在师范生培养是还提出了不止要关注预备的幼儿教师,同时对一线的幼儿教师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陈鹤琴幼稚师范教育的启示
(一)健全培养目标,关注学生心理的提升
陈鹤琴先生对幼稚师范生的教育要求不止包含教育教学方面的还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方面的。课程设置时我们应该即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自身心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过硬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要能够有合格的心理素质。
注重通识知识的积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
陈鹤琴先生在幼儿课程中提出五指活动来看,其中社会活动中就包含各种常识方面的活动,因此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师范生来说自身肯定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引导幼儿相关的活动。当然作为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丰富的情况,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更为丰富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幼儿教师,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三)教育注重实践,在真实情景中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
教育即生长,在生活中开展成长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以致用。陈鹤琴先生在其幼儿教育提出要在“做”中学,那么我们的幼儿师范教育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做”。要让学前师范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专业理论,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加强学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