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与重要标志。本文对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并从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和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入手,着重对伊犁师范学院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57-02
新疆的预科汉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存在多种教学模式。目前,我区高校都在研究探索预科汉语教学的理论、实践和具体教育模式。我院许多一直从事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预科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从未停止。
伊犁师范学院预科汉语教学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汉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教学发展到今天的以综合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以汉文化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涌现以及国家和自治区新政策的实施,现有的预科汉语教学模式必然要适应新的形式,因此,研究切合伊犁师范学院发展的预科汉语教学模式,探索我院预科汉语教学的转型,不仅可以加快我院预科汉语教育的发展,有效提高我院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也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研究做出我们的贡献。
同时,新疆已逐步开始实施民族汉考(以下简称MHK)。MHK通过测试不同的语言技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测试目的符合少数民族运用汉语进行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符合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规律;符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MHK的推行对预科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汉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科汉语教学质量,对我院预科汉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适合新形势下预科汉语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一、新疆预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方法单调。
2.对预科教育教学研究不够,改革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快速提高。
3.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滞后,在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衔接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言水平低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5.预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得严重不足(需要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有些民族预科班中存在学风、班风不正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努力实现传统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广泛调研、综合分析区内外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我院民族预科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创新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改革思路:
1.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入学时,预科新生进行汉语水平摸底测试。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按汉语水平将其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个教学层次进行分级教学。这样教师面对几乎同一水平的学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会更强。在三个不同等级的班里使用不同等级的教材,设置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课程,做到不同对象不同对待,因材施教。
2.分小班上课
分级时中级班控制在35-45人,初级班每班控制在20-30人,最多不要超过35人。这样,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练习,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3.严格推行升留级制度
自2007年开始对预科班级采取以汉语水平考试(HSK)为标准的留级制,2012年开始对预科班级采取以民族汉考(MHK)为标准的留级制,对达不到规定级别的学生予以留级。由于此项制度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4.设置课程组
为了减轻课时多、多头课的压力,同时便于教师之间对相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交流、提高,预科部按所授课程将教师划分为:精读组、听力组、阅读组等三个课程组。由于师资不足,口语课及写作课教学任务基本上由研究生来承担。在此情况下,将由1-2名授课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讲授口语课及写作课,细分出口语组、写作组,由专职教师任组长,负责对课型的把握及对研究生教师的教学指导。
5.精讲多练,培养交际能力
汉语课是一门实践课、工具课,实践性是汉语教学的指导性原则。体现实践性的最佳方法就是精讲多练。精讲就是一定要讲得精辟,精练,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尽快掌握那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的知识。这就要选好、选准难点,精辟地进行讲解。那些次要的、容易理解的东西,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舍弃。多练,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多练,它是精讲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多练,才能巩固、扩展、深化教师精讲的内容,才能形成技能技巧和交际能力。
6.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学有成效,较好地达到汉语教学的目标,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观”势在必行。教师的备课内容、课堂设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习需求来确定,课堂教学方式以直接交流为主导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把自己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口率,提高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更好地贯彻教学要求。
7.淡化词汇教学,强化课文教学,突出文化知识的传承
词语的讲解要侧重关键的内容,尤其要关注词语的基本义和本课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突出重点词,点到关键,适可而止。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材料。要引导学生理解、消化课文所包含的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组织学生运用课文提供的语料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进而突破句本位的局限,扩展为语段、篇章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词语的组合和句子的构成,掌握句型、句义和句调,了解句子是怎样衔接成段,段落是如何连缀成篇的,从而会读会听,学会说话和作文。8.重视课外阅读
要使汉语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与突破,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外多读、泛读,才能扩展视野,增长知识,准确生动地掌握各种不同的句型和词汇。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怎样使用词典等工具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会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
9.封闭式强化教学
预科部自2010年以来,一直实行全封闭管理,教室固定,晚自习有教师值班检查,周六、周日全天按照规定内容自修,有教师值班严格检查。实践证明,封闭式强化教学,其效率大大超过以往常规管理的教学效果。因为封闭式强化教学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得以复习和巩固。强化教学,就是从教学的各方面加大“量”。它集中表现为课时多、材料量大、教学进度快、操练强度大等特点。强化教学在预科部推行一年以来,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说明它符合汉语教学的规律,是预科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0.阶段目标教学法
新生入校即进行MHK考试,以此次考试为基点,两个月为一个时间段,班主任给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提高目标,结合月测,根据学生成绩找出其薄弱点,对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练习。达标的学生予以奖励,不达标的学生予以处罚或诫勉谈话。连续两次不达标取消评特困生的资格。
11.营造竞争合作的课外成长空间
高素质的民族预科人才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需要在课外生活、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表现出出色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我院预科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辅助,开展了民族预科汉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歌手比赛、排球比赛、预科杯篮球比赛、迎新晚会等学生文体活动,给预科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组织学生观看内容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电影、电视作品;定期组织学生听报告,内容涉及教育、民族团结、民俗文化、影视、心理等。
12.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民族教育首先是政治教育,其次才是文化教育。预科教育不仅要大力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活养成教育,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预科文化知识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思想政治上和语言综合能力上都过得硬的人才。
基于此,预科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等课程之外,要以讲座形式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新疆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在提升预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坚定反对民族分裂的立场,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师资及硬件设备具备后,将开设汉语影视欣赏、新闻联播导视、经典美文选读、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13.网络汉语资源建设
投入一定经费,加强汉语教学网络内容的建设和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系,利用校园网和微信等网络工具为载体,上传各类汉语学习资料,供全院少数民族学生在线和下载使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预科汉语教学过程模式的改革不仅要吸收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点,还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同行、专家听课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的计划、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从而改进教学模式。
在多年年来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创新和改革实践始终是伊犁师范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动力。学院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为自治区其他高校开展民族预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得到了推广。
作者简介:田培成(1970-),男,新疆伊宁市人,硕士,主要从事双语教学研究。本文来自《伊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