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下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培养

2016-06-28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卓越教师计划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国内特别优秀教师人才的重大计划。通过分析目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学生为核心,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意识、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理论实践并举、学校和基层学校并重为手段,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新体系。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教师培养方面特别重要的讲话精神,寻求具体深化教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最终培养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师范类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尽快培养卓越教师的宏伟目标[1]。根据这样的计划,在全国深入推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三位一体[2-10](高校中小学地方政府)”新机制,协同培养优秀教师,培养更多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11-16]。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师范类普通高校,目前也同其他师范类院校一样,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对应的方案,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一、地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国内的师范类高校基本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部属重点师范大学,师范生可免费;二是办学层次较高的部分师范大学;三是绝大多数的地方师范院校[2]

 

  1.培养目标方面。根据我国师范院校结构层次的划分,地方师范院校占绝大多数,因此地方师范院校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任务[2]。随着扩招的推行,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比如说,有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每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费拖欠严重,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先考虑到上规模,然后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新形势下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些本科历史不长,更谈不上经验,本科教学科研运转尚未完全稳定,在如何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上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2]

 

  2.培养能力方面。由于地方院校惯用以往的本科模式,理论研究不足,办学思维中迷信权威,模仿重点高层次同类院校,那么就缺乏创新性、批判性。尽管提倡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淡薄,依赖心理严重,不会也不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创新型教学方式难以实施,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通常把考试看成学习的目标,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3.专业建设方面。近年来新获批专业对应的学科带头人特别缺乏,师范专业建设意识淡薄,特别是实践基地没落到实处,而是采取传统专科专业模式,套用其他学校的专业体系,而忽视自己发展的特殊性,没有形成自身的系统性。对于专业设置,包括一些应用型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缺乏个性特色,没有很好与地方实际经济情况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做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设置本科专业和课程体系。

 

  4.科研教学关系。由于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紧迫,原来科研要求不高,急于科研出成果,有些学院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强调硬性任务——论文、项目、获奖等,致使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不平衡,加之收入多、名誉重,由于从事教学的教师科研成果不突出,晋升职称成果少,难以通过,似乎显出地位低、名誉少。久而久之,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偏重科研,挫伤了从事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5.教师队伍建设。受原有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的限制,加之条件有限,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愿来到这类院校,拔尖人才更是稀缺,虽然大多数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但是各自为政,科研氛围不浓,学科团队难以形成。近年来年轻教师偏多,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老一套的内容和方法致使知识结构单调。

 

  6.教师能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落实不到位,例如演讲、粉笔字等基本功的练习只停留在课堂上,效果欠佳。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现状缺乏实地调研,加之教学实践学时不够充分,从而就业竞争力不强。有些专业将实习安排为学生自主进行,但部分学生为了集中精力考研,实习只是做个样子,有些干脆不实习;高校只是按照相关课程安排,并没有调查基层具体情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现代中小学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卓越,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这类院校师范生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养体系。

 

  二、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方案

 

  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根据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新的培养方案,现在的师范生是不久将来的教师,他们适应了新的要求,才可能让他们的学生感觉距离卓越教师梦想更近,那么卓越教师从遴选卓越现在的学生入手。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下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培养体系探索

  1.确立正确的培养观念。紧密联系自身办学实际情况,我们地方院校不能一味攀比,把自身发展实际以一流大学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这就是典型的忽视已有的办学特色,抹煞学生的个性,从而应该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已有优势,探索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注意到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3]。有时可以适当参照职业教育,从基础抓起,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避免轻视综合素质、忽视自我发展。鉴于此,必须转变到培养综合素质上来,纠正以前片面强调学生的单一素质。

 

  2.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的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重心,坚持面向应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旨在增强创业意识的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吸引一线创业者开展创业者创业成功学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等培养学生创业兴趣与素质能力的创业讲座,开展创业实践创业行为等培养学生创业实战能力的系列实训课,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构建两课堂、三个平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实践平台、文化环境平台)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4],从而增强不同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首先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此类师资旨在强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双师型包括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师资队伍必须具备实用、实践、求实的特色。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聘任各个行业中的技术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学校讲学,聘请行业内优秀人士为学校兼职教师参与实践过程,参与学校正常教学,以利于把握该专业的前沿发展动向,在实践课程中引入不同的企业理念、培训理念。

 

其次,教师参与实践研发,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科研研发中,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素质。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实践或者顶岗实习,对教师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培训,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外导师则负责指导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这样才能落到实处。

 

  4.制定切实的实施办法。我校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卓越教师培养行列:由院系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选拔小组,从每个学院的二、三年级的师范专业挑选培养对象。通过相应的专业课测试、竞选、民主评议、专家组评审等考查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功,最终选拔出具有成为卓越教师潜质的学生。经层层选拔,现已有近百名学生成为首批卓越教师试点班成员,配备二十名教师专门指导。这种培养方式对试点班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考虑有些学生入门后懈怠,实行流动制,及时补充优秀生淘汰不够继续努力的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三、实施卓越教师计划

 

  由于时间较短,难免在国内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求我们不但要从理论方面详细研究,而且有必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不同专业寻求切入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卓越教师计划。

 

  1.明确培养卓越标准。一方面,培养标准体现了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前的教育价值观念。卓越标准可通过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体现,相应的方案首先要满足教师的职业要求,当然还要遵循教师培养的规律。相对而言,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过程的首要任务,是纲领性文件,一旦确定下来,就必须严格执行。在严格遵守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过程应该广泛征求中小学教师、用人单位、业内人事的意见和建议,让相关人员全程参与,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用人单位认定卓越才能算得上卓越。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教学改革要遵循六条原则:一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过程主体;二是教师角色定位如同教练,重在加强指导、引导和辅导;三是清晰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期待;五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六是强调研讨式、行动式(实践式)学习。按照这六条原则,以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我国学者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提出了实践性知识概念。围绕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学生学生如何学习,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型、应用型、社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推进协同创新,培养卓越人才,努力构建坚定创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已经与当地中小学校的需求对接,建立了20多个教师教育工作者协同创新基地,以基地为双方合作纽带,并找到各自发展的原动力,调动中小学校参与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同时争取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这是积极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保障,特别需要经常性地与政府研讨沟通,使政府及时了解学校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进展情况,以便切实可行取得成效。

 

  4.解决人才培养阻力。卓越教师培养受益者是当代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终极追求。面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需从多方面找原因,通过更新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应该在每一个学历层次教育中强调对教师素养的重视,满足不同学生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体系的愿望。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以及参与式等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丰富学生海内外、校内外等多种实践学习经历。改革评价方式,由过去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最近,教育学专业学生深入附近中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度越深,效果越好。如果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能量被激活,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同其他高校一样,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校已经设立了20多个卓越教师培养专题研究项目,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与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修订了适宜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方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及实施细则,认为卓越中学教师的培养重点为探索本科阶段的一体化模式,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重点为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积极推行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目的。

 

  作者:王菊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