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乡村师范教育先驱黄质夫

2016-05-20 14: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黄质夫(1896-1963),江苏仪征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农科农艺系。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乡村师范教育工作20多年,先后创办了江苏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积累了一系列兴办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理论。

 

这套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现状,抓住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兴办乡村师范学校,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乡土人才,开发智力,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黄质夫在《中等学校劳动生产训练》一文中说: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国家,国计民生,向来是靠养农业的。

 

可是中国的农业一向是拘守着传统旧习,不求改良;讲到改良或运用新法,对于农民,不是惊骇,便是奇异,我们劳动生产的最大意义,最后的责任,还在改进农业社会,使它科学化、工业化、商业化起来。黄质人就是这样,抱着科教兴农教育兴邦这种赤诚的心愿,把自己的心血献给我国的乡村师范教育事业。

 

黄质夫为了实现他科教兴农教育兴邦这种赤诚的心愿,不畏艰难,深入农村,竭尽全力,努力探索,认真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他在《致贵阳师范学校师生书》中说:余自受命,到职月余,夙夜思忖,国难当头,教育兴邦,责任殊重。常思:乡村师范,宜在农村。边疆师范,宜在边疆。

 

且尤宜在土著国胞聚居之边远县,以培养大量人才,开展和建设山区之经济、文化,是为办学之宗旨。这是他在总结江苏界首、浙江湘湖、南京栖霞、贵州青岩等乡村师办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1939年他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黔南、黔东南十多个边远落后县进行实地调查,选择新校址。

 

1940年,他把建在贵阳郊区青岩的乡村师范搬到边远贫穷落后的榕江县来办。榕江县原称古州,是侗、苗、水、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教育十分落后,贵阳乡师迁榕后,更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而且越办越好,为贵州边远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对贵州,特别是榕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榕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质夫的教育思想为社会所公认,并饮誉海内外。他办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作法,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001frgfmty6UjXkV6jKb8&690.jpg

黄质夫办乡村师范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与发展我国农业,改变我国农村和农民的落后面貌紧紧地连在一起。他急国家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他在《乡村师范对于农事改良上应负之责任》一文中说:乡村师范负有改进农民生活之责任,对于农民生活所寄托之农业,当然不容漠视。因此,他在乡村师范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求必须学完普通中学和普通师范课程外,还要结合农村需要,设置《农村经济学》、《农业及实习》等农业专业课程,把开发新农村列为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他严格要求学生要成为为摆脱困境,追求理想,开拓前进,恢宏志气,展鸿鹄高翔羽翼,作有胆识之创举;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大计,为智勇双全、手脑并用、就业之好汉。把农村建设成为野无荒土,村无游民,人无不学,事无不举的新农村。这是黄质夫当时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主要思想,也是他实践乡村教育的伟大创举。

 

黄质夫办乡村师范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农村师资,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他为了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主张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明确指出,乡村师范教育,不仅以学校为范围,还以乡村为范围;受教育者不仅以师范生为对象,而且把乡村农民也列为受教育的对象。为达此目的,采取许多有力的措施。一是以学校为基地,培养农村有用人才。他所办的学校办有农场、林场和工场。农场有农事,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杂粮、瓜豆、蔬菜;林场种植水果、桐油等农村经济作物;工场有木工、篾工、锻工、农具修理、纺织缝纫等。

 

学校结合教学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把学生培养成为博闻广见、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的全面发展人才,以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二是把乡村师范办成农村的文化中心。因此,他主张在乡村办农民夜校,把扫盲作为学校任务,要求每个师范生到农民夜校教书,每个学生要教会每个夜校学员认识800-1000个字。同时要求师生要向农民宣传,提倡科学卫生,破除迷信;提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提倡公开娱乐、劝戒赌博等等。通过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热爱农村。三是以学校为试验基地,改良农村农业生产。他要学校从外地引进农作物良种进行试种,成功后向农民进行推广,并向农民传授果木嫁接、推广良种等农业技术知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黄质夫先生办乡村师范学校20多年,为乡村特别是边远落后民族地区培养出许多献身教育,造福边疆的人才,为开拓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纵观黄质夫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历史生涯,探讨黄质夫的教育思想理论,我们可以发现,黄质夫不愧为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的乡村教育理论家、思想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对于现在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质夫敢为人先,敢创前人未有的教育理论,敢作前人未作过的边疆办学事业,他不愧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先驱,他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功绩将会永远铭刻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史册上。

 

  作者:龙正荣 来源:文史天地 2003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