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中等师范教育。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等师范教育经历了它的辉煌期。进入变革期,三级师范逐渐向二级师范过渡。
到目前为止,除少数边、老、少、穷地区保留中等师范外,全国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完成变革,或升格成为高等师范,或改为普通中学。更多的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高等师范学校后,许多原中师的教师开始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自我提升过程。
在对高师学生的教学中,老师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中师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方法,教学内容被完全抛弃,而高师现有的一些教学内容却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基本功的培养,教师技能的训练被逐渐弱化,原在中师开设的这方面的一些课程被一些理论课程所代替。从课程设置看,高师是“高”了,但是教师培养中最重要的一块内容被消融了。
如何把中师教师技能训练方法延续到高师,一直是师范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此次参加“中英项目西南基础教育中期评估学生学业成绩测试工具及指南修订研讨会”,受益匪浅。其中“锚题”试卷的编制方法和衔接方法,对师范教育的发挥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锚”(Anchor)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铁制的停船设备,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倒钩的爪儿,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在水里或岸边,以稳定船舶。锚题(Anchor Items)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低年级试卷的一些题目也可用于测试高年级学生,而且可以延续到九年级。锚题简写为字母“M”。
在此次中期拼题会上,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锚”,词组是“几锚几”。在试卷编制中,借用“锚”字,意指测试中知识的衔接点,就像铁制的具有停船功能的链条,连接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所在的拼题小组是三年级语文组。三年级语文中期测试的题目有一部分是从基线题来的,也就是锚题,即3M3。其中,有一部分要成为五年级的测试题,也就是锚题,即3M5。
五年级中期测试题目中,有一部分是三年级的题目,是锚题,即5M3;有一部分是从基线题来的,是锚题,即5M5;有一部分是测试七年级的,也是锚题,即5M7。
七年级中期测试题目中,有一部分来自五年级,是锚题,即7M5;有一部分题目是从基线题目而来的,是锚题,即7M7;有一部分题目是测试九年级的,是锚题,即7M9。
九年级中期测试题目中,有一部分来自七年级,是锚题,即9M7;有一部分是来自基线题,也是锚题,即9M9。
在每个年级的测试题中,锚题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比例,大致为25%。在专家的指导下,各拼题小组对试卷整体作出一定分析后,对不太合理的试题,对锚题进行了修改。之后,制订了基线试卷双向细目表,中期测试卷双向细目表,锚题信息表。这种试题拼合方式非常巧妙地把知识点衔接起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确被测试对象积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以此达到项目测试的目的:评价学生水平,又评价学校效益。
“锚题”编制方法给师范教育带来了启示:中等师范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诸如普通话、三笔字、琴棋书画、教学基本功等训练,中师毕业生受益不浅。
中师并入高师后,学生理论修养的提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困惑仍在不断加深。我们面临这样的境地,高师录取的大都是中等偏下的高中毕业生,生源素质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在培养方法上,学校更多注重理论课程的讲授,对教师技能和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则不够重视。
结果,师范生的文凭由中专到专科到本科,而基本功却越来越弱化,教师基本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如果能采用“锚”的形式,那么,上述难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中期拼题会,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非常感谢省项目办,也感谢其他同人在这一过程中给我的帮助。
作者:张芹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 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