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从事的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因此,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重大而且深远。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那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呢?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人为本,追求管理过程的和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要发展必须依靠人。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必须鲜明地、全面地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师范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管理过程的和谐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人”当“人”来看待,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努力为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二是以“人”为中心,确立人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人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扬人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的责任心。这里的“人”指两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员工,二是学生。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把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师生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学校发展的最大效益。
二、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
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遵循师范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采用鼓励和赏识的教育法则,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求得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党员教师要带头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为学生谋发展、促发展,满足学生各种需要,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促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获得发展,而且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走出校门之后仍能获得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要以学生为本,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生命不保,何谈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学生的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教育者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切实改进学校管理,推动各方面共同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
三、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教师为本,就是充分依靠教师这一办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师范教育的和谐发展。一是以基础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是明日的教师,师范的教师是明日教师的教师,这一特殊的身份就决定了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不一样,他们必须要站在课程改革的起点,不仅自己要发奋学习,发展自我,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且还要把这些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给学生起一个示范的作用。也就是说,师范教育的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课程改革的榜样。
二是以科学研究为动力。我们要长期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以科学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和教研机制,加大教学科研激励,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三是以师德建设为根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敬业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广泛开展的“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心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及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把教师的师德表现同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等措施,确确实实的要求教师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教师应以满腔热情的服务态度、教学精湛的服务质量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只有业务精湛、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素质全面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才使师范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四、以学校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学校是学生和教职员工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和谐的校园是师生员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领导干部是关键。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先,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带动全体教职工,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尊重教师,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淡化权力意识,增强民主意识,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其次,每一位班子成员要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在各项工作中为教师做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凝聚人,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之内化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前进动力。同时班子成员也要相互尊重,以诚相见,各尽其职,合作互助,维护班子内部的和谐团结。第三,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以理为先,以身立范,以德育德,以廉带勤,以品格取信教师,充分发挥领导的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二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是人的和谐,干群关系的和谐,同事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更要和谐。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根本的就是要依照法律、制度办事,杜绝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继续完善和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通过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管理,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与冲突,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追求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以文化为本,营造协调发展氛围的和谐
要以文化为本,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对和谐的师范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给学
生营造协调发展的氛围。
建设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学校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一是要优化学风,严谨教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对广大同学进行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学生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大力开展校园竞赛、评优活动,树正气,压歪风,使学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在教师中通过一批青年教师的典型带动,以及开展各项业务竞赛活动,树立严谨科学的教风,形成优良校风。二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要大搞校园绿化活动,扩大校园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积极开展“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等活动,师生共同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我们的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及教室、宿舍、板报等阵地,悬挂名人名言,浓厚文化氛围,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地方都成为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文化园地,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
在全国师范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们从安庆、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积极申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来,学校高举申办高专的大旗,全面加快学校建设发展步伐,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根本,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学校的办学模式逐步向高校转变。目前,学校正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备战教育部评估,争取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当前,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必须继续更新理念,勇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思想,它对于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学校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未来,统筹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也同样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