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清末女子留日与师范教育

2016-03-29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890年至191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二十余年,处于世纪之交的清王朝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少新事物,女子留学就是其中之一。清末的女子留学主要遒留学日本,它时间虽不长,人数也不算多,然而却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晚清教育特别是晚清师范教育的发展。

 

  、清末女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清末女子留日的接原因

 

  中国的女子向来是没有教育地位的,然而,至清末,由于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教会女学的蓬勃发展,以及西方教育制度对人们的启示,要求女子受教育的呼声日益禽涨。维新主义改良派主张通过兴女学培养新的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以相夫教子作为女子教育的鹄的。而倾向于革命的激进知识分子则紧紧扣住男女平等的理论提倡女学,以兴女学来求女权。这两种观点,虽然一为渐近,一为激进,但在当时并无明确的界限。他们都力倡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女子教育作为教育救国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女子教育的提倡使众多人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清末的女学也开始发轫并蓬勃发展。到1903年,女学堂已达14所。

 

  女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清末女子留日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普及教育需要有充足的师资,而当时的状况是,要发展女学,却没有足够的女教员,在女校聘男教员又有诸多不便,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当时女子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据《东方杂志》第14卷第12号载:前清晚季,风气渐开,远识之士谓女子为国民之母,非教之育之不能使尽其重要责任。于是提倡女学,以期造就贤母良妻。当时各省所有之公私女学,多聘用男教员,盖女子能师教席者甚鲜故也。然女学校用男教员,殊多不便之处,权为之则无不可,特非长久之策也。【1]由于国内教育制度未立,设备缺乏,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女教员,于是,有识之士主张女子留学,一个从侵华目的出发要吸引留学生,终于使女子留日成为现实。

 

  二、清末女子留B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清末的女子留日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〇〇年至195年为前期,队1906年到1911年底为后期。前期是清末女子留日的无组织时期,后期则为相对地有组织时期。探讨清末女子留日的产生和发展将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晚清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轨迹。

 

  1.清末女子留日的前期(1900]905)——女子留日的无组织时期

 

  1900年,来自浙江的钱丰保随父兄一起赴日,开女子自费留日之先河。1901年秋,

 

  日本东京麹町设立招收中国留日女学生的实践女学校,校长为当时日本著名教育人士下田歌子。这年年底,在272名中国留日学生中,有三名女留学生,她们是浙江的夏循兰、钱丰子和江苏的钱媚子。她们分别在华族女学校、爱住女学校和御田小学校就读。1902年上半年,又有四、五名中国女子要求入实践女学校。8月,吴稚辉偕夫人赴日本,同行的还有八位女子,这八位女子是:曹丽云、陈彦安、华桂、胡彬夏、周佩珍、俞文婉、冯元赛、吴芙。前四位拟寄宿华族女学校,后四位拟分入中小学校。是年年底,留日女生已有十余名。至193年,有近二十人(包括在该年暑假时回国的数名)。除上列十一位外,其姓名可考者尚有:何香凝、林宗素、曹汝锦、龚圆常、方君笄、钮勤华、陈懋勰、王莲。这些初期的留日女学生给当时日本教育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初的女子留日大多随父兄或丈夫去的,在留学目的上并不十分明确。1903年后,单身留学日本的渐多。如1946月,秋瑾由在中国任教的日籍教师服部宇之吉的夫人繁子介绍,自费东渡;8月,杭州楼文耀在务本女学师范班毕业后,决定自费赴日>是年,上海务本女垫阳设幼稚舍派朱文哲去日本保姆容成所学习a据秋瑾19048月给吕碧城的信中说,当时在日本的中囯女留学生已达三十余人。

 

  随着清政府鼓励留日政策的推行、留日条件的宽松以及留日女子的大力宣传,1905年后,赴日女子日多,且大多结伴而行。1953月,奉畨旗女静婉,自备费用率女伴七人前往日本留学。

 

  在1905年上半年以前,留日女子都属自费性质,官派留日女子始于1905年下半年。这年七月,湖南派出了二十名官费女留学生赴日,全部入实践女学校就读。其中师范科十三名,她们是:聂缉熙、黄宪祐、杨庄、张汉英、凌樵松、黄国厚、许馥、陈光璇、朱秀松、曾尚武、许壁、朱敬仪、姚宁生;工艺科七名:黄华、王昌国、许薇、吴双、黄国巽,黄辉、胡懿琼。这二十位女学生勤于学业,加上她们都有较好文学稂底,所以进步非常快。这一年,辽宁也派出十五名女生去日本学习师范。据统计,1905年,留日女子已超过百尺,以东京为最多。著名的象长于英文的吴弱男、陈微芬,长于汉文的秋瑾、林宗素,长于数学的陈光璇、黄振坤及长于音乐的潘英等。女子留日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但自从这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留日学生中革命气氛日益高涨,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请求于112日由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由于规程中第九条、第十条所用取缔性行为不良等词激怒了中国留学生,这年年底,在日本留学界爆发了影响巨大的取缔规则事件,3〇〇0余名留日学生愤而回国。在实践女学校学习的三十余名女留学生也准备回国,秋瑾、姚宁生、黄辉等都蛊在这次事件后不久离开日本的。

 

  在清末女子留日的前期,中国女子就读的主要学校是实践女学校。据1902年底出版的《译书汇编》第十一期载:••日本下田歌子君创设帝国妇人协会,其事业分教宵、文学、工艺、商业、救恤五门。教育门中又分女子教育研究会一,实践女学校二,附属慈善女学校三,女子工艺学校四,附属下婢养成所五,女子商业学校六,我国女子入实践学校者今七人焉m这七位女子是:胡彬夏、方君笄、钱丰保、华桂、王莲、曹汝锦和陈彦安。1904年,实践女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首届中国女留学生毕业典礼,两名毕业生为23岁的陈彦安和18岁的钱丰保。1905年初,为使中国女留学生以短少之时日得能尽其天职之技能1V81实践女学校遂设中国女子留学速成师范科(一年)和速成工艺科(半年)。师范科科目为:教育、心理、理科、地理-历史、算术、体操、图画、唱歌、日语、汉文。工艺科科目为:教育、理科、算术、体操、唱歌、日语、汉文,另外,刺绣、编物、图画、造化,此四科或专学一科或兼习二、三科。为了加强管理,还特制订了《日本实践女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学生师范工艺速成科规则》。随着中国女留学生的増加,实践女学校一处已不能容纳,于是这年8月,计划在淑德女学校内添设中国女学生部作为其分校。11月,又开设清国留学生部,负贵处理中国女留学生事宜。在清末女子留日的前期,实践女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清末女子留日的后期(1906年〜1911)——女子留日的相对有组织时期

 

  在清末女子留日的前期,由于清政府大力提倡并奖励留学,出洋游学,不限资格,这样,清末女子留日在形式上十分混乱,有单身去的,有随父、随夫或随兄去的,可以说是各自为政、处于无组织状态。但1905年后,随着留日学生数量日益增多(1906年达七千余人)、反清革命思想在留日学生中迅速蔓延,清政府开始加強对留学日本的管理,女子留日也进入有组织时期。

 

QQ截图20160311152601.png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白然希望他们循规蹈矩,然而,1903年拒俄运动期间,特别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的反清革命思想不断发展,其革命思想又随着他们归国而传到国内,并由他们影响到广大青年,这种状况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

 

  早在19041月,出使日本大臣杨枢即提出:缘近数年间,各省官费自费生自到东游学者日增月盛,其中循规蹈矩专务学业者固多,而纵性任情好为横议者亦在所难免。所以,19512月学部成立后,清政府就开始加强对留日生的管理。19061月,杨枢密陈学生在东情形折,奏请学部严定选派出祥留学章程,建议如学生到日本有不法行为及俱导异说者,惟原派送官是问。3月,学部组织各省提学使东渡日本考察,各省提学使回国后,清政府便开始改变派遣留日学生的方针、政策。313日,学部颁布了通行各省选送游学限制方法电,对留日资格进行了限制,规定凡欲入高等以上学校及各专门学校者,必有中学堂以上毕业之程度,且通习彼国语文,方为及格。……其习速成科者,或政法或师范,必须中学与中文俱优,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于学界政界实有经验者,方为及格。并要求赴日留学学生必须品行端正。由于赴日学习速成科的占多数,不少人认为派遣速成学生,速可以速,而成则不可以成87日,学部电令各省停派赴日速成学生。自此以后,女子留日进入相对地有组织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虽然,留日女子中自费生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有计划的官派大M增加。

 

  早在1905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委派熊希龄到日本考察教育,与实践学校校长下田歌子订约,每年派i5名学生到该校学习师范。根据协约,1907年初,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派周秀贞等21名女生赴日入实践女学校师范科学习。其它省份也有女子准备留日,如江西建昌的欧阳雅琴、江苏的王季昭和杨荫榆等*这年年底,在日女留学生共139名,在东京的中国女留学生即有百名左右。其中卖践女学校打名,高等圭文美术女校19人,女子美术学校14人,长崎活水女校17人。她们大部分是读师范科的。此后几年,留日女生在数量上一直维持在一百人上下,1908年为126人,1909年为149人,1910年为125人,1911年降至81人。

 

  在清末,女子留日之所以没能得到更大发展,除了清政府限定留学资格和停派速成学生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第一,欧美等国特别是美国自1905年后也开始招收中国女留学生,中国有一部分女子(包括一些原留日女子)赴美留学。1959月,光绪皇帝发布多派学生分赴欧美游学谕,之后,赴美女子大量增多。1%76月,江苏省举行留学生考试,取女生三人赴美国威尔士利(威尔莱安)女学;这一年,两江总督端方也派了四名女子赴美留学。至W11年,在650名留美学生中有女子52人。

 

  第二,197年,学部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要求每州县设一所公立女子师范学堂,间时允许民间创办。女子师范学堂的增多,使得清政府可以立足于国内培养所缺乏的女教师,而不必完全仰赖日本。很多女学堂都聘用国内毕业的师范生做教师,如湖南公立女子师范学堂开办时,各科教员均聘用周南女塾师范班毕业生充任。《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子留日的发展。

 

  第三,1905年后,大批外国教习(主要是日本教习)来华执教并创办了-些女子师范学堂;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又规定女学堂可聘用外国女教习,至1909年,已有3〇余名日本女教习在北京、南京、奉天等女校任教;特别是一些女学堂在后来也开始聘用男教师。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女师匮乏的状况,相应地使女子留H热降温。

 

  第四,1910年,学部认为女子留学,对女子教育关系至重,所以规定凡女生自费赴曰,应由地方官呈送提学司进行考验,只有那些受过本国教育、中文通达、品行端正的女子才允许赴日;官费女子赴日限于报考东京髙等女子师范、奈良高等女子师范和蚕业讲习所三校。这是造成1911年留日女生数童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清末留日的后期,女于留日的学校已由前期以一校为主转向多校发展。这一时期,实践女学校仍居突出地位,1909年至1910年向,共有67名中国女留学生从该校毕业。其中1909年毕业生为40人,包括工艺科20人,师范科I4人,中学科6;1910年毕业生为27人,包括师范科13人,工艺科6人,中学科4人,幼儿园速成保育科4人。从1904年至1911年的七年间,先后在该校留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有近二百名。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所应该提及的学校是成女学校。16年冬,湖南张汉英首先入该校学习,后经留学法政大学专门部的匡一努力,该校特为中国女留学生开了一个速成师范班,于19061216日开课。正课的课程为:修身、汉文、日文、教育(教育学史、教授法、管理法)、心理大要、伦理大要、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算术、代数初步、几何初步、物理、化学、博物大意(动植矿物)、生理卫生。另外还有随意科课程:音乐、唱歌、象政学、体操、编物、造花、裁缝。190612月,在该校学习的中国女留学生有:林步荀、孙清如、陈伯荃、高文藻、胡蕴庄、韩中英、唐群英。1907年,张汉英因事归国后,又有时世英等三名中国女子入校学习。该校校长、监督、教员,对于中国女士照应周洽、教授热诚,非他校所能及[8]学校设女学生部负责中国女留学生事宜,并制定了女留学生部简章,其中规定:“成女学校支那女学生部特为支那留学女学生教授普通及师范等学科为宗旨W成女学校共设五科,除师范速成科(-)外,另有普通科(二年半)、寻常师范科(三年)、高等师范科(三年)和技艺师范科(二年)1977月,有10余名学生从此校毕业。

 

  另外,在这一时期女子美术学校、曰本法政大学、东洋女艺学校、女子音乐学校、东京蚕业讲习所、髙等女午师范学校、奎文女学校,吉冈女子学校、日本女子大学等都有中国女留学生。

 

  使之接受教育以充实国内师资。当时,政论家普遍认为:吾国欲立自强之基础,非遍设女学不可;欲遍设女学,亦非于此时兼派女子速成师范及养成女子教员不可。”[2]不少大臣也认为:派游学,习速成师范,期年归国,即可得无数分任之教员,以应中小学堂之需,而免教习乏才之叹由于当时日本向西方人学习有成效,其教育的近代化远远走在中国前面;中日两国文字、风俗相近;一衣带水,可省费多遣;日本向来重视女子教育,其贤妻良母式的教育对清政府颇具吸引力。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特别是清政府认为:法、美等国都以共和民主为政体,中国是不能仿效的,而日本的立宪则可以起到尊君权、固民志的作用。所以,清政府试图梅留日作为维护旧体制挽救其灭亡的应急手段。而当时,日本政府为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也极力主张清政府向日本派留学生。一个从新政需要出发杲选派留学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