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指出[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要“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塑造成为“学习型”、“思想型”和“研究型”的干部[2][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主动搜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判断力的学习方式[4]。研究性学习着力于转变学员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个体学员的经验,并将其转化成为个体和群体共享的一份宝贵资源[5][6],有利于在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实现新的突破,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开放便捷的交流渠道。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对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工作的新需求、新特点,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及构成要素
(一)网络环境下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也可称为“基于网络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是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便捷的交互特性、超越时空限制等优势,为广大干部开辟出一个新型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个人学习的主体性,实现学习者多样化的自我发展。
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干部学员将从传统学习中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7][8]。学员结合自身需求,带着问题,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参与学习。通过接受完整、系统的培训,加上自我研究和互动交流、讨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解疑释惑,真正体现因需定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培养干部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构成要素
1.干部学员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参与学习的干部学员处于自主学习和开放的学习空间。因此,要求干部学员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干部学员能及时、高效地获取并掌握信息,进行自主式、协作式的分析、研究。
2.指导教师
干部学员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指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学员的自主权利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发挥创造潜能。
指导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帮助学员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实现学习目标。
3.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方便干部学员获得学习中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提供多种沟通手段,如实时聊天、BBS、Email、留言簿、微博等,方便学习交流和发布研究成果。
三、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构建
构建基于网络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的高效、异步和分布式等特点,为学员创造一个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是在网络环境下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现在,许多省市已建成了在线学习平台,普遍开设了时事政策、政治理论、党史党建、经济管理、依法行政、公共管理、应急管理、领导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了学员论坛、数字资料等有关栏目,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电子期刊、图书、学术论文等数字资料,为广大干部进行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依托已建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环境,以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和数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必要的功能拓展来实现。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应突出“课题中心、资源基础、便捷交流、易于扩展”,实现对学员研究性学习的全面管理。
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逻辑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平台管理层、资源管理层和学习应用层。平台管理层是其它两个层次的基础,资源管理层是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基础,三个层次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平台管理层负责平台的运行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对平台进行一些必要的系统设置,监测平台的运行状态等,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
资源管理层负责研究性学习中信息资源库的管理。对搜集到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进行提取、综合和保存;对学习交流中的内容进行保存;对评价的内容进行保存。为让资源管理更好的切合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可对在线学习平台现有的资源管理功能进行扩充,设计个人门户,为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学员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管理功能,方便学员获取动态信息、整理信息、存储信息、查询信息等。
学习应用层负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通过课题管理模块来设计研究性学习选题,通过学员管理模块对学员的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教学管理模块对学员研究性学习进行监督、引导。
学员在平台上自主选择课题,参与研究性学习。为便于学员和学员、学员和指导教师等之间的交流,可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现有的学员论坛栏目,融合及时通讯和微博等工具,构建交流社区,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讨论提供一个理想的交流环境,使得参与信息交流的人员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
(二)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可在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上,按照“设、创、寻、合、辩、评”六字开展,如图2所示。
1.设——设计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需要围绕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各省市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课题要突出时效性、针对性,吸
引本省市各级干部在学习平台上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后,参与课题的研究。
为引导每个研究课题的研究进程,可以从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的教师队伍中指定一名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作为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
2.创——创建问题情境
创建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员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力,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在课题的情景创设中,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对课题的现实背景、研究现状、经典案例等进行全面展现,给学员带来全新的视听觉体验,吸引学员,进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员从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等方面,建立起对课题的分析研究框架。
3.寻——自主搜寻信息
研究性学习把互联网作为基本的信息源。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涵盖领域广,内容丰富。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学员必须能自主地利用搜索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整理各种类型的资料,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猜想、抽象等形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概念和规律,完成自主学习。
学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教会学员合理的信息搜索方法,包括如何使用搜索工具、如何制定搜索策略、以及如何批判性地评价网络信息等。信息的搜寻一般可按下列步骤展开:
(1)明确检索的内容和目的
对所给出的检索课题的主题结构、类型、专业范围、性质等进行分析,形成若干能代表信息需求而且有检索意义的主题概念,力求分析的主题概念能准确反映检索的需要,明确所需文献信息的文献数量、语种、年代范围、类型及其它外表特征,明确检索内容涉及的主要学科范围等。
(2)选择搜索工具和数据库
相对于综合性的检索工具来说,专题检索工具对解决实际查询问题更为有效,它具有更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而选择数据库的原则是以专业数据库为主,综合数据库为辅。
(3)整理信息
通过对信息相关性的分析、信息可靠性与真实性的判断等,对搜索时出现大量的信息进行评判、筛选和提炼,获取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信息。
对于学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及文档,以适当的方式加以保存,如可以通过个人门户存放在学习管理平台的信息资源库中,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4.合——小组协同合作
现实的一些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大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政府的多个工作部门,具有综合性。不同专业和不同部门的学员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及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研究学习。因此,针对每个研究课题,可以成立多个协作式研究小组,将学员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分组学习使得学员的学习由个人状态转变为有机结合的协作组状态。学员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网络开展协作,共享搜集到的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从而也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分组之前,指导教师需对学员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学员的知识结构、工作背景等进行异质化分组,使小组的学员在性别、年龄、能力、经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互补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各小组自行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5.辩——互动交流探讨
利用交流社区开展学员间、小组间、学员和指导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指导教师需对学员的学习和讨论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并设法将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员对研究课题的思考。协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不断完善小组的研究成果。
通过交流,学员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将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每个学员可以不断吸收对问题的不同观点、见解和态度,促进学员个体特性的发展。同时,互动交流有利于学员在思维碰撞中开拓出新视野和新思路,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评——评价总结
学习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过程。对学习中的资料搜寻、小组协作和交流探讨都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总结。学习评价可以让学员进行回归性的自我反思,产生新的挑战和行为,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完成研究性学习。通过学习评价,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整个学习过程的井然有序。
在评价时,指导教师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引导各学员和各小组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及课题的阶段式研究成果进行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和总结。评价的主体除指导教师外,还可以是学员个体,或者是外请的有关人员。评价内容包括对研究课题相关理论的把握、与现实情况的联系,以及资料的完整性、观点的创新性、措施的可行性等。
四、网络环境下开展干部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师资体系的建设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队伍体系应按照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方式建设。即以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员为主体,并从党政机关、研究院所、大专院校聘请在相关领域学有所长、研有所得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建立起指导干部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队伍体系。按照专业、研究方向等分类,建立师资资源库。
目前,干部学员不仅文化素质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管理经验也非常丰富。因此,应不断加强对作为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主体的党校、行政学院教员的培训。通过挂职锻炼、脱产学习和在职进修等提高其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制定相关的制度或措施,使这种培训逐步规范化、常态化。
(二)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重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性学习中需主要对三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1.在线学习平台上提供的各类课程和数字资料
这些资源是干部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可以通过对课程和电子期刊、学术论文的定期更新,不断予以完善。
2.互联网络资源
利
用搜索工具从互联网上搜寻到的资料,对这部分资料需要按照内容、表现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提高使用效率。
3.特色资源
主要指各地的省情、市情、政策、法规等资料,以及各地围绕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完成的一系列研究的成果。特色资源可以帮助学员全面了解本地的有关情况,以更好的结合本地特色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
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促进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力举措。研究成果的转化途径主要有:
1.进入决策
研究成果能引发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工作的部署,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最高鼓励和肯定。
2.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正视问题,通过学习交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3.指导工作
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学员创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互助、平等交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学员的合作精神,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符合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OL].http://www.gov.cn/jrzg/ 2006 -03/29/content_239832.htm.
[2]征国忠.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式教学初探[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1).
[3]冯湖.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研究式教学方法[J].理论视野,2007,(2).
[4]张万仪,张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5]王传宝,方宇通.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成人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6]胡延芳,刘建设,勾学荣.基于Sakai的现代远程教育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7]靳铭.新时期干部培训中“问题研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1).
[8]班毛展,李娟.关于研究式教学在党校的运用与探索[J].学理论,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