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对教师教育公平理念的发展前

2015-07-31 1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是落实教育公平的核心环节。教育过程的公平,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自身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认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把握。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大环境的现实挤压下,教育过程中的公平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一、 正视思想多元化背景下教师在教育公平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1、受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等级观念长期熏染——“师道尊严”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国人受其影响最大。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如他们宣传的天地君亲师的等级观念,把教育活动伦理化,崇尚“师道尊严”,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把教师看成知识的权威,看成是命令的发布者。
  2、对精英教育理念推崇和应试教育的现实挤压——“重点培养”“关注优秀”理念大行其道。在传统教育体制中精英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就往往只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教育的本体性价值。在现实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把能否培养出少数尖子学生看作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并把这与教师待遇挂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向“尖子生”、“优秀生”们倾斜,实行选择性交往,达到重点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目的,使本来应均等的课堂参与机会分配失衡。[2]
  3、受西方功利主义思想侵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观点很有“市场”。受市场经济的浸染,少数教师注重功利和实惠,不恰当地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教育领域,利用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给予特殊学生特殊关照,因“财”施教,因“权”施教。教师在不正当的利益趋动下,有的表现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使这部分学生受到特别关心、鼓励、支持、辅导,从而使关系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的心态优势;有的表现为教师疏于课堂教学,热衷于“家教”等。表面上看, 这种师生之间的利益或权力交换是双向互惠的, 私人交往的结果是双赢的, 但它所掩盖的是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公共利益的破坏。 [3]
  4、复式教学、大班教学的困境造成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固化——“抓好两头,忽略中间”选择实属无奈。实践证明“复式班”“大班”无论日常管理还是组织教学都存在困难。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好教学管理,对于大多数听话、守纪律的学生,只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少数能出成绩的优秀生身上或是用来应对少数“问题学生”和“后进生”身上。
  5、教师自身的心理选择偏好——“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存在。教师在与人交往中有自己的好恶选择,遇到事情时也会有喜怒爱恨等情绪反应。这属于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现象。
  二、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广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践行教育公平的现实路径
  1、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思想让教育公平理念薪火相传。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强调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韩愈在《师说》中也强调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界限在于“道”的多少,闻道的先后。墨子的“爱无差等”的观点等。这些观念已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和理想追求。
  2、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当前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过程公平”。现在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在法律的保障下已实现了起点公平。而教育过程的公平又成为大众关注和质疑的焦点,问题大都集中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学生差别性对待或歧视行为等。从现实来看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后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大大增加,“望子成龙”又是家长最为普遍的育儿心态,所以对教育产生较高期望。从深层次来看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个性独立、平等民主观念强,“自我觉醒”。在知识信息网络化交流工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具便捷化的环境下,知识灌输、单纯技能培训已不能满足他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实质是对精英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功利化工具化价值取向和应试教育模式的不满和批判。
  3、积极推进全纳教育和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教育过程的公平实现铺就实现之路。近代出现的班级授课制度,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宏观上推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但从微观上看,班级授课制的划一性,又抹杀了个体的差异,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成为摆脱现实困境的可行选择。它不仅提出全社会关注每个人的教育权,反对教育中排斥人、歧视人,而且主张教育中加强合作、民主参与、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的具体策略是非单纯追求学生学业成绩,而关注学生用集体合作方式解决自身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优质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多样化教育;为培养学生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在社会职位中发挥自身优势和个性特征能力的个性化教育。[4] 今年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资金保障,这些举措都为教育过程的公平实现铺就现实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海霞.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师现代意识的培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1期,P38,P39-40
  [2][3]王炬辉.“ 教 师 公 正 ”研 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P134
  [4]黄志成.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9月,P55-56
  本文系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教师教育公平理念追求与实践行为背离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JS2011—5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