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的

2015-07-31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课堂是减负的的主阵地。教学就是交往,就是对话;减负就是增效,就是提升;有效就是提升,就是发展;归根结底,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而互动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一:两个案例
  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这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能理解课本上这样一张表(表略)。
  理解这张表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握这张表的方法也有很多。
  案例一:绝大多数老师会采用下列这种引导-讲授法(其它老师课的实录):
  师问: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非条件反射?
  生答: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等。
  师问:我们就拿缩手反射来说吧,从手碰到针到缩回来,速度快吗?
  生答:快。
  师问:作用范围是局部还是全身?
  生答:局部。
  师问:作用时间是不是很短?
  生答:是。
  师问:那缩手反射的基础是什么?
  生答:反射弧。
  师总结:对,相信大家结合缩手反射这个例子应该可以把神经调节的几个特点总结出来了。而体液调节的这几个特点除了其作用途径是靠体液运输之外,其它的几个特点正好与神经调节相反。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这张表格识记一下。
  这种方法有它的可取之处,学生的反馈效果也很好。
  但是为什么不让学生学的主动一点?为什么不让学生学的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呢?为什么不让学生在交往、互动、相互交流中体验知识呢?
  案例二:互动教学法(本人上课时的实录):
  师:请大家看书上这张表格,仔细体会表格中的内容,如果你是老师,你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帮助其他同学弄懂这张表格?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
  (学生们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思考)
  师:有没有谁愿意主动回答这个问题。
  生甲:我举个例子,缩手反射,当我们手碰到火时很快会把手缩回来,可以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且缩回来的只是手,说明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是准确,比较局限的。
  师: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不赞同的,可以说出理由也可以补充。
  生乙:我觉得还可以举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例子。当我们受到寒冷刺激时,首先刺激下丘脑分泌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范围很广。激素从产生到分泌出去要时间,再运输到作用部位也要时间。神经调节就只有在经过突触时有点慢,神经调节简单,总体经过环节比激素调节要少。
  生丙:我觉的他说的有一点不对,不能说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简单,有的神经调节很复杂的。
  师表示赞同。
  生丁:不如干脆直接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来说了。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说明其作用的时间长,速度慢,范围广。
  生戊:当我们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刺激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也可以说明体液调节的几个特点。
  师:(趁势表扬了学生)大家都说的很好,这不但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张表格,而且还说明你们对前面学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已经有很高的“造诣”了。
  (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二、案例分析
  前后两种方法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案例一中的例子是教师补充的,是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案例二中的例子是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想出来后、说出来的,是动态生成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减负,减的是什么?“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过量的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被动的是负担;有用的是财富,无用的是负担。课堂教学生什么?学生会的教师再教就是负担,学生学也学不会教师还在教也是负担。案例一中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胡子辫子一把抓,学生会的不会的,一起教,对学生来说就是负担。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万一学生说不出来怎么办?”一个学生说不出来,还有其他的学生呢?所有的学生都说不出来,还有教师呢?教师和学生都说不出来,还有其他教师、专家呢?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在什么时候起作用?教师上课准备例举那些例子在什么时候拿出来?在全班学生都不会的时候!在全班学生都热情期待的时候!千万不要担心学生说不出来,不要担心学生出错,更不要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出,说错了,乱说而自己说,自己讲,那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学生的思维都禁锢在教师的层层预设之中,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互动教学不是这么简单的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的。实际上这个例子只是反应了互动教学其中一种处理方法,一种理念。可能每一个教师按照我上面说的互动教学的两种形式去教同一个知识点,每一教师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形。就是同一个教师在讲同一个知识点,由于班级不同,他所遇到的情形也会不同。因为互动教学完全是跟着学生的学情动态生成的。这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和学生之间潜移默化形成的默契,课堂和谐的氛围等等都有很大的联系。
  三、互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应付互动教学中可能动态生成的各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教育智慧是一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脉络,及时进行应变的智慧。教育智慧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课前是无法预设的,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无处不在的,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更能显现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只有葆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随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智慧的反应,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彰显生命成长的价值。
  3.教师要做个引导者,面对灵动的课堂,教师不知道学生会举什么样的例子,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责任就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积极“引导”,艺术“客串”。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 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在这个培养目标里面,涉及4个关键词:影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从学科角度看,本专业首先立足于影视,拓展于数字媒体,是影视专业在数字媒体方向的发展。从知识体系看,本专业应该在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作和实践。由此,笔者以为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
  1)依据目前的校本实情,培养方向定位在影视方向,以后随着发展,可以逐步开拓别的方向,如网络传播方向、游戏动漫方向等;
  2)知识结构属于跨学科的该专业,涉及学科面大,相关课程多,而在目标定位明确之下,该课程设计以影视技术和艺术为主体,拓展与影视有关的新数字媒体、新数字传播等方面的课程;
  3)本着技术是创作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张扬的原则,将技术性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加强实践实习环节,提升艺术成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在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关联因素很多,如公共基础课里面会有大学生素养类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等,专业课程里面也会有影视技术类、艺术创作类、数字媒体传播类等方面课程,而且作为本科教学的四年计划,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都互相影响。依据新疆师范大学教学实际和新疆区情,本文就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计:
  专业基础课:文学剧作、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视听语言、影视鉴赏、摄影技艺、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数字摄像、数字图形处理、大众传播与文化、数字短片创作、影视制作系统、计算机动画设计、数字影视特技、影视广告、影视节目编导、新传媒技术、纪录片创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综艺晚会策划、电脑平面设计、数字音频技术。
  专业选修课:制片与项目管理、播音与主持、文化人类学、CG 艺术赏析、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
  这个设计有三个不变,一是保持原先的总学时、总学分和周学时数不变,二是保持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不变,三是原来的教学计划模块不变。保持了这三个不变,也就回避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学校层面的教学设计,虽然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对于本科生四年培养显得并不全面和科学,但这些的做法在实践中具有了较大的可行性。
  与原有的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上有了这样一些特点:
  1)课程的关联度提高,专业方向更为明确突出。
  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循序发展、层层递进。
  3)依据本专业特点,在专业拓展方面趋向于数字化和传媒化,如影视广告制作方面、网络传播方面等。
  4)通过文学剧作、传播文化、文化人类学等内容的补充,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影视创作的内在功力。
  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
  尽管在教学计划里规定了一些课程的实验课时,也规定了必要的实践活动,但它很难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程度,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和各种教学活动中。依据我们以往的部分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情,我们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这样一些设计:
  1)扎实学好影视课程的相关素养课程,提高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素养,为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如开设相关课程、相关讲座、相关话题讨论以及参观、参与一些相关活动等。
  2)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一方面注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联、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实验课程不再是验证性操作,而是创作型的开发。
  3)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是数字化的作品,作业不再可以抄袭、复制,评价作业的方式也不再是教师的批阅,而是公开展览,接收大众(广大师生)的点评。我们一些课程的学生作业作品展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常态化。
  4)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是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创作,强调团队精神,强化协作学习意识。如电视短片的创作等。
  5)建立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鼓励爱好相近、专业特长明显的学生群组发挥优势,多出专项精品,带动专业发展。如现在已经发展的“黑眼睛摄像协会”“Chapet影剧社”等不仅带动了专业的学习,而且也在全校产生了影响力。
  6)与社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在社会中建立我们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同时也使这些单位与我们学校的教学及教学活动相关联,共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如我们前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实习就是进入到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在这些单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7)结合自己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大学专业学习的集中深化,也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验,由此,我们提出要求学生做到“四化”,那就是方向化——本着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一体化——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协作化——毕业创作应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精品化——力求毕业作品精品化。
  8)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活动和作品大赛,以精品作示范,以成果带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设计,我们旨在不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本文论及的教学设计虽然学科面小了,但能力更强了,更专了,实际的就业面也就更宽了。
  参考文献:
  [1]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王志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特效制作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06
  [3]史卓,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 2009.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