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的方式分析

2015-07-29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足可以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用身心的体验去感受美。
  1.在阅读中引导学生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范读表演等手段,以“情”动“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语言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
  课文中每一幅图都具有美的效应。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使课文揭示的美更深刻、更理性化,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教材中《颐和园》一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再激发学生去读课文,使颐和园的美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
  3.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美
  古诗大多是文情并茂的艺术品,不仅有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读起来不仅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音乐美;而且还有对仗工整、语义奇特、文字精练、含蓄的文字美;更有感人、蕴含着美好的艺术形象美,可谓古诗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如《草原》《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体现的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自然美;有的体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英雄形象美;有的体现的是不同悲惨遭遇,却有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悲剧美,读了恰似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必须通过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赏析美的角色、鉴别美的内涵、领会美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感染人、教育人的功效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教材中如《蒙古草原狼》《沉寂的雪原》等优秀篇目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号召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深挖教材的思想内容,把学习中领悟的美感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实现语言美、行为美和思想美的和谐统一,真正地成为传递美的使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兴国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更是未来教育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团乡中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