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与创设的方式

2015-07-25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游戏对幼儿生命的终极价值是全面、深刻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都容易被忽视。游戏的价值和功能是游戏本质属性的衍生,在明确游戏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才能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才能有效地为幼儿创设一些游戏。笔者创设幼儿游戏,其目的、原则、方法又是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1.游戏是什么。游戏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站在不同的视角下,游戏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在语言学视野下,游戏与活动、身体动作相关,“游”字有随风飘逸、流动之意,游戏是一种放松、舒适、休养、自在的休闲活动,没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之意,游戏是无价值、不认真、不严肃的;在社会学视野下,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在生物学视野下,一种观点是游戏对年幼个体的一种训练,是为未来生活、工作做准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游戏是一种个体必要克制的实践练习;在人类学视野下,游戏是人类的内在需要,从求生存发展到追求享受;从心理学的角度可表述,游戏是内在需要、动机的自然引发,有着快乐感、幽默感,没有强制的外部规则,游戏参与者积极主动,体验畅快与欢乐。
  2.游戏的本质特征。探讨游戏的本质属性,需要以游戏的主体为出发点,即从幼儿的角度来发现游戏的本质属性。透过现象看游戏的本质,游戏所有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主要的四方面。游戏有如下四个主要的属性与特点: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境中开展的;游戏无强制的外在目的;游戏是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有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游戏的四个属性和特点是相互关联的,但也具有主从关系。有研究者表明,游戏过程中最实质、最根本的内容是假想的情境性,最关键的整体状态是不具有外在的强制性,而游戏参与者的自主性与愉快情绪体验是由前两者所派生出来的。
  假想情境性是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根本属性,无论是幼儿自主开始游戏,还是教师组织的游戏,如果幼儿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假想的情境,那么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情境中,此时,我们就能发现幼儿开始游戏了。反之,如若活动中没有可供幼儿假想的情境和空间,那么,幼儿的行为只是一种与工作形式相仿的行为,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有自主性与愉悦性,但这种活动也不能被称为游戏。
  幼儿游戏本身不具有什么目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只为游戏本身。但有时教师需要赋予游戏以外在的目的,以便确保幼儿能更充分地游戏,使游戏具有对幼儿更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外在的教育目的是不能干扰和阻断幼儿自身游戏行为的,否则将使游戏过程异化,使游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自己的游戏。那如何才能使游戏的外在教育目的与游戏的内在需要相融合呢?笔者认为,必须使游戏的外在目的不是强制、外显的,它只能是自由、内隐的,是融在游戏本身及过程当中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所以,游戏是可以被赋予外在目的的,这种外在目的的确立,是教师在确保和引导游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外在目的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自由、内隐、融入游戏当中而不被幼儿发现的。当幼儿感受到假想的情境,无外在的强制目的,幼儿就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并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我们从游戏主体出发,以幼儿角度,将游戏与幼儿其他活动区分开来的标准来看,可以揭示出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是幼儿一种借助想象在假想的情境中开展的虚拟的、无外在强制目的的实践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创设
  在了解到什么是幼儿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之后,我们才能搞清楚创设怎样的幼儿游戏与怎样创设幼儿游戏。
  1.创设幼儿游戏的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时,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幼儿完整、独立的人格为基础,以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中心,为幼儿创设可供想象、假装的时空与情境,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性,以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为幼儿创设游戏要使幼儿在可自主参与、想象与假装的游戏情境中,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游戏要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基本动作、运动能力的发展。游戏要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如知识技能、语言、创造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游戏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学会与同伴交往。游戏要发展幼儿的积极情绪,排遣、处理消极情绪,进而促进情感的良好发展。
  2.创设幼儿游戏的原则。
  (1)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创设游戏的宗旨是为了幼儿能够充分地游戏,而在实际过程中,成人忽视幼儿游戏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意识较为淡薄,所以儿童游戏的权利需要加以重申和保护。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也应该是创设幼儿游戏的重要原则,创设幼儿游戏要实现幼儿满足游戏愿望、自主游戏、充分游戏的权利。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想要为幼儿创设真正的游戏,就必须深切地了解幼儿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游戏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游戏是人类的一种自然需要,幼儿游戏的内部动机源自幼儿渴望满足基本生存、认知发展、社会交往、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身体动作、认知、能力与情绪情感发展的限制性,使得幼儿需要通过假想、想象的方式才能顺利进行游戏,进而满足幼儿的需要,才能在游戏中有效地确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创设幼儿游戏要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获得控制感的需要。
 三、创设幼儿游戏的方法
  创设幼儿游戏需要从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出发,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创设幼儿游戏要以假想情境性、无强制的外在目的、自主参与性与愉悦体验性为宗旨,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和谐、游戏融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氛围,使游戏与教育水乳交融。下面,将按照游戏开展的进程,谈谈创设幼儿游戏时,确定游戏内容、游戏方法、创设游戏时空、把握游戏情节以及创新游戏评价等环节的具体方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需要,确定游戏玩什么。我们为幼儿创设游戏时,要注重幼儿的兴趣点,遵循幼儿内在的真正需求,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中心,把主动权还给幼 儿,让他们决定游戏玩什么。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差异,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也各不相同,在选择游戏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提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内容。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随意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会造成大部分幼儿被动游戏,从而极大地削弱幼儿游戏的自主参与性。幼儿较为容易接受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的游戏活动,即使该次游戏的内容是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但如果经过了自主选举和决议的过程,他们也能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去,进而充分提高主体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观察者、陪伴者和鼓励者,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充分探索、质疑和想象。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恰当时机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幼儿在假想的游戏情境中行动、思维、想象,幼儿关注此景此刻,自然而然地会在游戏中与整个环境互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在这样的游戏中,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自发活动的各种需要。
  2.尊重幼儿的意愿,决定游戏怎么玩。确定好了游戏玩什么,再决定游戏怎么玩,更需要尊重幼儿意愿,允许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开始游戏和终止游戏。幼儿何时开始游戏,何时终止游戏都需要以幼儿的意愿为主,这是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游戏主人的重要方式。在设置和分配游戏角色时,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能力大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目前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充分地沉浸在游戏氛围之中,进而满足幼儿的愿望。比如,去过儿童乐园的幼儿,会提出玩“儿童乐园”的游戏;性格外向、活泼的幼儿喜爱大型、气氛热烈的游戏场景,如“周末小舞台”;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的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活动;爱好运动的幼儿喜欢玩大肢体动作游戏;喜欢思考的幼儿喜欢玩建构和探索类的游戏,等等。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尊重幼儿的自由意愿,从实际出发,对幼儿的各类主题游戏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游戏的主动性。
  3.顺应幼儿的心理需求,创设游戏空间。幼儿游戏需要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其游戏时间的保证和游戏空间的丰富性就尤为重要,为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空间。创设游戏空间也就是为幼儿提供可以假想的游戏情境,如表演游戏,教师与幼儿分工合作,一起布置表演场地,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为表演的剧情制作道具与服装。在表演的准备过程中,幼儿真正的游戏其实已经开始了,他们会假想游戏情境,参与到游戏情境中的幼儿都是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也为幼儿带来存在感与完成游戏时的成就感。区角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大量的活动机会,有利于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了让幼儿能较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个活动区,可以增加各游戏区域环境的丰富性,可以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图形和色彩的纸及其他手工材料;为了提高幼儿对图书区的兴趣,可以增加修补图书的工作,也可以在园内轮换图书的种类。为了提高幼儿的协作意识与能力,可以开设大型建构区,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相互配合,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合作力。因此,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创设出丰富的游戏空间,是有效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积极性的好办法。
  4.换位思考,把握游戏节奏。首先,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把自己当作孩子,发掘、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而不是仅仅从自己想要怎么玩来设计游戏;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敏感观察或是与幼儿平等交流来了解幼儿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以便及时调整游戏活动的目标和步骤。第二,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探索、思考与想象。要提供安全、自由、民主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允许幼儿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去限制幼儿的思维与行动。第三,教师要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发生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内部自发的、循序渐进产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幼儿对教师想法的理解发生在游戏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重复。教师只有注意到与幼儿调换位置思考问题,才能把握住游戏的情节,使游戏真正为幼儿所接受,真正达到游戏创设的目标。
  5.调动主体情绪,创新游戏评价。游戏评价是幼儿游戏创设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又很关键的部分。传统的游戏评价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其实,中、大班的幼儿由于认知、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让幼儿谈谈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体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时,教师给予的积极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方式,对幼儿普遍存在或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强化游戏中的积极、良好的言语和行为,引导幼儿自行分析游戏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寻求方法解决。
  创设新颖、适宜的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人格完善、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创设与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游戏中隐含的发展价值,找到教育与游戏的最佳融合点,探索教育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优化游戏创设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积极为幼儿选择和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游戏,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生活与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永红.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管窥[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3]赵春芬.选择和创设幼儿游戏的目标、原则及方法[J].大学教育,2012,(4).
  [4]王滨.幼儿游戏的观察[J].幼儿教育,200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