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学工人员与文化素养的关系

2015-07-10 08: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在高校学工人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一般的看法大约有以下四点: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对关心爱护学生;三要注意工作方法,四是提高服务意识。做好以上四点可以说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工人员,但从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角度讲,要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卓有成效,还在于学工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文化素养 学生工作 责任感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WwW.133229.COM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这些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学工人员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的紧迫性。

在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的质量时,一般的看法大约有以下四点: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对关心爱护学生;三要注意工作方法,四是提高服务意识。这些想法固然是不错的,但从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角度讲,要使学工人员工作真正卓有成效,还在于学工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文化素养与事业成功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这个概念,有针对社会而言,有针对历史而言,也有针对个人而言。对个人而言,广义来讲是指一个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财富。学工人员的文化素养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特征,是在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并加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其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各种知识的总和。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他们的成功秘决,也多在于此。

三、文化素养与学生工作的关系

(一)较高的文化素养能使自己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时间也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工人员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学工人员始终处在思想教育的第一线。现在的大学生多为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和少年儿童不一样,他们已比较善于思考,对人对事常用自己的是非观进行批判取舍。因此,学工人员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这种“威信”应该重“信”,即学生对老师要有信任感。这种信任从何而来?首先来自于学工人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其次才是处事公正,方法恰当。可是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却可以使自己崇高。”伟大需要诸多的内因外因,而崇高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句话很适合学工人员,我们不能说是伟大的,但却应该是崇高的。如果一个学工人员品德高尚,却有较广博的知识,成为具有叫高的审美水平,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成为学生的楷模,即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无限的信任感,班上的工作就会达到“有令则行”的效果,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开展呢?这就是古人说过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反之,如果自己是一个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孤陋寡闻、浅薄庸俗而又毫无敬业精神之人,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四有新人,那不是天方夜谈吗即使可以凭借学工人员对学生拥有的一些管理的权利,用尽训斥批评的手段管理学生,也只能是“威而不信”“压而不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口里不说,但心中不服,甚至可能当面顶撞,如果造成这种局面,还谈什么提高学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而这种情况在学工人员工作中并不鲜见,道理就在于此。

(二)文化素养与爱心。很多人说学工人员要象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学生。如果有两个辅导员,对学生都有爱心和责任感,一个认真管好班上的组织纪律和清洁卫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关心学生生活,当学生生病时牺牲休息时间,送医院,熬稀饭……总之,认真负责,事事躬亲,对学生倾尽一腔母爱,学生也很喜欢自己的辅导员。而另一个辅导员,除必要的工作之外,并非事必躬亲,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发学生自爱、自信、自尊、自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在班上营造一种好学上进的积极班风,而又不乏温暖友好的同学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分析、评判社会现象……总之,目的在于营造一种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文化氛围,使全班同学的一切活动、一切关系和一起追求都围绕这个核心运转。如果这样,前一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可能是循规蹈矩的,驯服听话的,刻苦学习的,但却未必是对社会极其有用的人才,而后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却可能是有较高素质、有创造思维能力、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工作上能独挡一面的人才。这两个学工老师可以说是对学生都有爱心,但却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差异而使“爱心”有着不同的内涵。当然,说“爱心”“不要只注重对生活的关心”,但并不排斥对学生生活的关心。雪中送炭,始终会令人终身难忘。

(三)文化素养与工作方法。无论在何种范围,对何种对象作思想工作,大家认同的一条经典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个“情”“理”就很有学问。一般来说,老师在本学生中是有权威的,老师说的话,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反对的,但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就完全信服了,“口服心不服”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

“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做人”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只会死啃书本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管理者无疑应起主导作用。要起好主导作用,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科技等知识,很难有成效地担此重任。

因此,离开学工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谈爱心,是盲目的;谈责任感,是经不起考验的;谈工作方法,是苍白无力的。要提高学工人员工作的质量,必须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注意自身丰厚的文化功底。

四、结束语

总之,“文化”的内涵是既深且广的,只有不断的、广博地学习,并且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方能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风范。在高校教育中要想与时俱进,提高高等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格调,学工人员必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这对于对于学工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本质的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