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阅读教学的钟摆摆向哪?

2015-07-10 08: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读”占鳌头为哪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人文性凸现了,语言感悟增强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得到重视了……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写”、“‘读’占鳌头”,使“阅读”始终处于首席位置。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母语教学传统中积淀下来的精髓,“读”一直备受重视和推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被当下的语文教师奉为教学的圭臬。典型的当推“聚沙成丘”与“布云”说。然而,学生对语文课本中要诵读的也积累了不少啊,应该“下雨”了,可怎么还迟迟不“下雨”呢?想想其中原因,要么“布云”无目的:诵读积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意识到最终目的是运用;要么,储存在“记忆仓库”里的内容长久不用逐渐遗忘了。
如果说以“阅读”为本位的语文课堂,是高效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为何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说话”与“写文章”表现得如此糟糕?长期以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难道是“读”的认识不到位?是“读”的效果还不够好?非也。
二、“表达”之风从哪来?
一个学生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其语文素养高低的外显标志,最终是看他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写作。wWW.lw881.com简单讲,就是看他是不是善于语言表达。然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不是阅读能力不过关,而是表达能力不过关。这与我国语文课程一以贯之地坚持以“阅读”为重心,把主要时间花费在阅读上,强化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教化功能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相关性。吴忠豪先生尖锐地指出: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教学刻上深深的文学课烙印,并且深陷其中,背离了语言课教学模式。吴教授所指的语言课教学,主要是指掌握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其语言的学习和言语能力的发展。我们知道,语文课由过去的教师分析式讲解,到现在的学生满堂读,一方面是受“苏联文学课的讲解模式”影响,二是对传统母语学习遗产的生吞活剥。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长期以来被边缘化了。
三、阅读教学的钟摆摆向哪?
起到“风向标”作用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所呈现的17节课,增强了读写意识。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
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填写一些词语。执教者,准确地揣摩编者的意图,清晰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并在编者与作者的融合中,寻找读写结合“点”,选择练笔内容,明确练笔目标,引领学生在“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中,把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做到读中学习,写中模仿;读中体会,写中消化;读中领悟,写中体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早在2008年,周一贯先生就敏锐地指出了,“要关注课文怎么说”的这个言语表达形式。2009年,高林生先生从语文的特性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吴忠豪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一文中,则从语文“课程形态、课程取向、课程教材编制”等方面剖析了中外母语教学的课程改革,指出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不能走出困境的关键问题,要从课程论方面寻找原因。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组织教学,听、说、写等语文课程目标,附着于阅读教学,且不成体系。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听、说、写教学须见缝插针,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主线的需要,在超强势的阅读教学面前,听、说、写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2010年11月,在南昌的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上,薛法根先生执教的三年级《哪咤闹海》,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课堂言语实践案例。在练习朗读疏通课文后,薛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了以“概述、讲述、转述”为内容的言说练习。
在“概述”板块教学中,学生在薛老师充满期待的目光中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全文大意,轻轻松松把“三句话变成了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薛老师又交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把这3个问题思考清楚了,一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大致框架也就成形了。在“讲述”环节中,薛老师又教孩子把一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说成3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就大喝一声……”“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于是,就笑着说……”“夜叉一听,便……”你看,人物出场外形描述,人物对话描述,你来我往,多好的说话指导。薛老师在“转述”板块中,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先让学生扮演“龙王”、“哪吒”,这两个人物一个告状,另一个解释。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告得有理,解释得有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薛老师又让学生说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自己学习的目的。“转述”环节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习得了文中的语言,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分辨是非。
当前,在“以阅读为核心”的课程形态还不能够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语文教师既要注重阅读积累,也要加强语言表达。矫枉过正的阅读能力培养要不得,而在教学中被边缘化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要回归到它的语言学习常态中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