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行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每个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wWW.133229.cOm”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平等,在角色上学生便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求得知识、接受信息的探求者与摸索者;教师年长,经验丰富,是学生的“学长”,是他们真诚的知识兄长。因此,在课堂上应有轻松、活跃、自由的气氛,灵活多变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与学生闲谈、聊天,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图书室、市场去学习。亲切、平和与自由的学习氛围,能不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怎能不焕发出童心深处的奇思异想?而国内的教师由于彼此受到了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不仅管得“死”,而且师生关系束缚得紧,学生是在被动中接受知识,使得我们的师生犹如领导和被领导,学生惧怕、敬畏师长,使学生的创造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水准。整个教师队伍都有一个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和重新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清醒地看到:在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成熟程度等方面,教师和学生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在信息量、信息渠道方面教师未必一定多于学生。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人格、尊严、相互信任等方面,却是完全平等的。要把自己从以往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教师,才能解放学生。以往的教育往往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个性与集体是对立的统一,教师在教育全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当放下架子,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从维护他们的利益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人,因价值而平等,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即表现为要求师生平等、优等生和学困生平等。教师必须也只有认识到学生和自己一样具有存在价值、拥有人格尊严,把学生真正地当人看待,彻底改变对学生进行“管”与“灌”的做法,转变对学生施行超负荷重压的思想,才能形成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古语有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或和他们共话家常、或作观察调查,或鼓励帮助,真正意义上和学生平等相处,以情感人。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且不究其是否偏颇,至少它道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当他们得到了所期望得到的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理解时,往往在心里感到宽慰与满足的同时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这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而教师则以自身的爱移情至所教的学科,最终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少投入换取教育教学的理想效果,这不正是实践检验出来的吗?
教师只有信任每个学生才能建立情感的桥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到严中有情、严中现爱,素质教育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吗?因为只有在轻松、积极、无压力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当自己的创见被人接受、受人赞赏时,产生自豪感,从而再进行创新的尝试。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这一点已为国际教育界所公认,传统模式的教育再也不能长久持续下去了。中国俗语提倡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正要求教师扶植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超越前人吗?这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即民主。”只有在民主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真正处于主体、主人、主动的地位中,学生才乐于、敢于发挥出创造力。
综上所述,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传统型的师生关系值得忧虑。特别是我们这些未来的“灵魂工程师”们,就更需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充分认识新型的师生观,以优化的师德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教育书育人。否则,素质教育仍不过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