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

2015-07-10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发展贡献甚大。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但这三大组成部分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都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更进一步地说,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中心,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透视
人的发展,就其最终意义而言,是指社会每一成员的普遍发展。它表现为三个方面: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为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自觉自愿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人在其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示其本质、才能。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自由而充分发展基础上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和发挥。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的活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对象和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的能动的活动。www.133229.CoM马克思指出,正是劳动活动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就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获得自身的发展。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社会关系是劳动得以实现的必要形式和前提,它“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制约着劳动的实现并直接决定着人的发展的实现。但是,任何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既是劳动的“空间”,又是劳动的结果。劳动在创造着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实现着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它表现为人们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交往关系乃至思想关系由贫乏而丰富、由封闭而开放、由落后而进步、由片面而全面的发展。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是指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定的个人与他人在特性方面的差异,是个人独立的人格和品质。马克思曾把人分为“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所谓“偶然的个人”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不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没有自主性,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则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有自主性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仅是逻辑的差别,而且是历史的事实。”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就在于使反映人的个性的情感、意志和认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这里所说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又包括开拓创新能力;既包括认识和觉悟的能力,又包括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些能力总的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是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全面发展的个人,首先应是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的个人。

由上可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其实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当然,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非历史的、一毗而就的,而是一个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由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二、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毛泽东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概括地说,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要求人们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做“红”与“专”相结合的人;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的始终。为了实现这些思想,他首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冲破并斩断了封建宗法思想和严重阻碍人的发展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他提出了“个性解放”的口号,指出:“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要求因材施教,提倡个性教育,并制定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倡导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创作自由,从各个方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令人痛心和遗憾的是,毛泽东晚年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和误解:一是过分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发展,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如果强调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那么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就要受到冲击和影响,只有个人的“自我”意识丧失得越彻底,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才能实现得越充分。很显然,这是把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绝对对立起来的表现。二是只强调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人的发展所起的意义,忽略了发展生产力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忽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强调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并且认为应全面消灭社会分工,打破社会角色定位,让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像原子弹爆炸一样释放出来,就能够使其自由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全能型人才。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实践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际上则与之相去甚远,结果不仅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遭受了曲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的发展。
2、邓小平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在人的发展间题上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做法,坚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应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的思想。例如,他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实际上就是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的物质条件的阐述;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实际上既表达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的社会条件的思想,也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在内的多方面个性都能到和谐发展的思想。在教育思想上,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在教育性质上,强调学校教育要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思想。这些方面都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特别是毛泽东关于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江泽民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段阐述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发展目标的继承,更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现阶段在我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即经济上要努力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政治上要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精神,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利益;文化上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这些措施旨在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推进人的发展同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其目的都是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可见,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论断,极大地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更高层面上体现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推进。具体体现在:第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只有对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才会日益提高,劳动者的观念、交往方式和需求才会不断得到改变和满足,人们的劳动时间才会被缩短,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和保证。第二,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只有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来自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来熏陶和教育人,才能使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思想文化素质得以净化和提高。第三,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确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最好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认识更深刻、措施更全面、目标更明确。
  三、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在根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升华和创新。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其意义,具体地说就是:第一,凸显了人在发展中的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开发人力资源,强调维护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强调以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第二,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社会一切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了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强调不断满足绝大多数人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强调让大多数人富裕和富足,逐步摆脱对人和对物的依赖关系,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第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发展。它认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整个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高、精、尖”人才的不断涌现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根本保障。
为了实现人在劳动、社会关系、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方面都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构想。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不断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逐步实现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完善和更替,使经济发展能更好地围绕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对物质财富的多层次需求和满足。同时还强调要用科技手段和科学发明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让人们能够赢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或“闲暇时间”来追求文明健康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要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来促使人在政治素质、政治能力和政治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人在政治上能得以全面发展的各项目标的充分实现。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依靠和运用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综合力量,努力建设能够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使人不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技能,使人不断拥有新的认识能力、生产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避免只追求经济而忽视道德,只追求物质而匾乏精神的片面发展对人的发展造成的扭·曲和践踏,不断激发人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坚定人们对社会进步和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信念和力量。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进一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环境条件。人应该摆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自觉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亲近和责任共负基础上的协调发展,使人与自然之间能最大限度地处于和谐互动和良性循环状态。可以说,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发展生态文化,让生态为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和保障已是迫在眉睫之举,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方面。而以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来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将社会文明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可以既满足当代人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发展,又可以使后代人能享受到这种和谐并将其延续到永远。
总之,科学发展观把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评价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它凸显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发展原则,把“全面性”上升至总要求的高度,这既是对以往片面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用经济发展来代替社会发展、用牺牲人的发展来谋求经济的增长、用片面追求生产力和技术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来代替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式的彻底否定。与此同时,“全面性”作为具体的历史范畴也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统一起来并一同纳人社会发展的范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而为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理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