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培养方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5-07-10 08: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之际,高校势必将考虑根据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就高校来说,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实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因为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文件。本文结合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践,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四个原则,以及如何结合地域特征和本校实际,凸显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战略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需要树立求变创新意识,持续不断的改革,以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这种变革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模式,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发挥本校传统学科优势,办出特色。各高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的关键在各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指导下,各高校积极主动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教育思想、落实高等教育方针政策。WwW.133229.coM本文以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突出自身特色具体做法。
二、修订的原则
鉴于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在修订的过程中务必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定位
学校发展定位指: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制定学校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根据总体战略目标给学校人才培养准确定位,然后各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现此目标,对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结合地域特征,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时期人才。
2、统筹协调
首先,学校根据战略发展目标,统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战略目标一致。因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学校为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校级公共基础课需要由学校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提供不同课型的公共基础课供不同学科专业来选择,还包括,学分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也要由学校设置统一的规范。其次,因大多学校都是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经常出现各专业课程交叉现象,需要学校统一协调。比如,校级公共平台课程,学校必须统一协调,在最高学分限定的情况下,如何分配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就必须有学校组织协调,共同寻求平衡点。华南农业大学统一要求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就业创业教育。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比如英语、政治课程国家有统一规定,文科公共选修课和理科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分配需要学校统一设定;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协调工作量比较大,比如数理化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深度和广度需求不同,学校要组织开课单位设置不同的课型供不同专业选择,同时也在原则上要求本校的一级学科需要选择的类型。
3、循序渐进
按照步骤循序渐进的完成,首先学校制定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设置原则,第二步是,校级、院级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协调工作,第三步是,各专业在以上条件之下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a校首先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广泛征求各教学单位意见,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召开教学单位会议,在国家既定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协商英语、政治的学分、学时分配等问题,协商完成之后。交给各学院、各专业在以上商定结果的前提之下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期交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最后,学校审核主要两个方面:一是,确保各专业遵照前期协调确定的结果,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包括校级平台课课型、总学时、总学分等;二是,形式审核,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统一排版,便于统一印刷和以后的教务管理。
4、动态管理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教育需求发生变化,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更新,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管理机制。一般情况下,一届学生之后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大修一次。
华南农业大学规定,人才培养方案是每4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然后是对实施中的培养方案,发现有不合适的问题,每间隔2年可以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三、突出特色的举措
1、课程设置层次合理
以“三级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自2001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校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的要求,构建了“三级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三级指:全校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设立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便于全校保持一致,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比如英语、政治、文科类全校选修课和理科类全校选修课;第二个平台就是,按照一级学科分类,设置大类基础课程,考虑到二级学科的特点,个别同一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差异较大,二级平台课每门课程又设置不同课型,供不同二级学科选择,比如,大学数学,在该校设置4种课型,难度较大的两个课型供理工科和数学要求较高的学科,两个难度较小的课型供文学、管理学科和数学要求不高的学科选择。第三个平台是,各二级学科设置本学科必修课程,供本学科下面的几个专业学习。模块是指,每个专业把课程性质相同专业课程组成一个模块,要求学生在每个模块选求一定量的课程。
2、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给拔尖创新人才搭建平台。华南农业大学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创设丁颖实验班。设置丁颖实验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坚持“重素质,夯基础,强能力,扬个性”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是:依托优势专业加强科研训练和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自2008年起开设了经济管理类、植物科学类、动物科学类三个“丁颖实验班”,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六个专门”: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专门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授课、专门安排实验室、专门安排教室、专门组织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指导教师。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小班教学,夯实基础,强化通识,实行导师制,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和科研训练;高年级专业阶段,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根据前期对导师熟悉情况和个人学习兴趣爱好,正式选择导师,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
其次,给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成长空间。华南农业大学于2007年启动了“红满堂计划”。实施“红满堂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每年在高年级学生中遴选200名优秀学生,每学年给每个学生1000元资助。并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实施个性化培养,结合其个人特长,给每位学生安排一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加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优生优培。学校为进入“红满堂计划”的学生提供跨专业、推荐读研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然后对立进入“红满堂计划”的项目中期检查,合格的颁发荣誉证书。
3、密切联系社会需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的特点,设置“就业与创业”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在大学四年连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在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环节,共6个学分,3个学分是学校统和学院开设的理论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讲座》,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另外3个学分是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性活动。
四、小结
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蓝本,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人才培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以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主意的四个原则,即:准确定位、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和动态管理。学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a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课程设置和管理上结合本校实际,实施“三级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方式,通过“丁颖实验班”、“红满堂计划”以及学生创新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尤其是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特点,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3-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