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非师范类课程统计应用文教学无趣且低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转变旧观念,大力恢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地位,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应用文很有用;其次,通过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合理处理教材,简化统计写作方法;第三,通过科学的事前指导,让学生去实践。最后,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与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在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简化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统计;应用文;写作;教学
统计应用文,就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般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在现代生活中,统计应用文的写作,对于统计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统计应用文教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能真正学到东西。
一、转变旧观念,大力恢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地位,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应用文很有用近年来,许多公司、企业在聘请员工时,不管是口试,还是笔试,都十分注重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而我们的学生多数不会写求职书,也不会签订合同或协议,更不知如何推销自己,能不败下阵来吗?读了几年书,有的学生不会写信,就连写个请假条,也是错误不断,笑话百出。如此种种,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不心痛,能不有愧吗?转变旧观念,大力恢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地位势在必行。www.133229.Com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所以,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方法其实并不难,只要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就可以了。具体到一节课只要能设计一段好的课堂导语往往就可以初步达到目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有意义的事,我们应该注意关注这些事,并且应该能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很重要。今天们就来学习‘消息’这一文体的写作。”消息,可以说是最有用的应用文体,因为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发生的事件。如果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那教学不可能没有效果。正如著名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所以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每一种文体的教学中,我都始终贯彻“简单、实用、动手”这一教学原则,而“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是基础。
二、通过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合理处理教材,简化统计写作方法
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学生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对应用写作教学进行大致的规划:前期,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常用应用文体的特点和格式,做好读书笔记,摘抄成功范文,学会写请假条、申请书、书信等;中期,从形式到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写作行为等进行指导、规范,并能模仿范文创作,会写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后期,进一步学习各种应用文体的特点和格式,推陈出新,进行自主性创作,并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在文体的教学中,“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并不难。而“写什么”却是真正让高职校学生头疼的地方。要想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消息”,教师首先要有“慧眼”。“从看似正常的现象中发现不正常”。生活中看似不正常的情况中处处有,我们应该从‘不正常’中发现‘正常’来。”针对学生特点,找出他们的薄弱点,才能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去写。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布卢姆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学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可测的目标控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应用写作教学就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不少教师胸无成竹,在教学法上没什么可行的计划,往往是凭主观行事。对于究竟要学哪些知识点,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也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也极为模糊、抽象。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将教材固有的知识内容与训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排列,循序渐进,逐步达标。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所以,应用文教学中,老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为简”,就是说,要把“多”的变“少”,把“繁”的变“简”。教材中,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但还有更多虽然是名家作品或名篇,却并不规范,尤其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缺少时代气息。既然是学以致用,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要学会处理好教材。一是从书本中找,二是从课外找。
三、通过科学的事前指导,让学生去实践
翻开各种专业的应用文写作书籍,哪怕是最简单的文体———“消息”,也都从“概念”、“种类”到“结构”、“写法”,而再具体到“题目”、“导语”、“结构”时,也有着繁复的分类与要点,更有甚者还追溯其“历史的源头”。
高职院校应用文作为基础学科,重在应用,所以有些知识对于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高职校学生写作来说,却是应该区别对待的。因此笔者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做到化繁为简,把最简单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实践,然后在讲评作品时再进一步明确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直接传授的理论学生很难真正领会,而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或者教训他们的印象更深。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以致用,巧学活用。应用写作教学得面向社会生活的直接需要,面向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化知识为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用”是目的,“写”是核心。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写”的训练,才能具备“用”的能力。系统的训练首先必须抓常规的训练。除加强一般的课堂训练外,还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如有事请假,要写规范的请假条;学期前后得写出计划、总结;设计一些生活模拟训练,诸如采访、招标、产品推销、现场解说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不时作文,解生活之需,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系统的训练又突出表现在写作过程中的系列化系统训练。这里要注意处理好系列和系统的关系。写作是一个信息的选择、改造、利用和新信息的产生、组织、传输的过程。从材料的积累、选择到加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要从单篇的文章写作走向成套、成组的系列写作。如写一篇调查报告。学生就不仅仅是写一篇了事,而应写一系列文章。像写作前后的调查计划、调查活动、调查总结,以及调查踪报道等。从写作前的准备、写作过程,再到修改、讲评,都大有文章可做。这些文章做好了,学生是大有作为的。
为了保证学生系列化写作的实施,教师就不要过多地指手划脚,以免束缚学生创作的思维。多给学生一点写作的自由度,如写作时间的宽松,让学生能从容地完成系列化活动。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就没有质量上的保证了;写作内容的宽广,让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进行自由创作。学生一旦放开了手脚,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地活跃;写作方式的开放,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自主创新写作。所以说,教师只有把最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让学生感觉到“很容易”,他才敢于去实践,才愿意去实践。当然,这种“简单化”不是“偷工减料”,而是消除学生对应用文的畏惧心理,最终还要通过对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学生才能不断提高。
四、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与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应用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去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应用”或者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应用”一下,都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实际上,一旦学生既认识到了应用文的重要性,又知道了怎么去写,那让他们不写都是不可能的了。大部分高职学生说到底,不是不想学习,而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而已。所以作为老师,千万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量,而是要耐心教会他们方法,然后放心让他们去做。有的文体,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写作。
应用文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由此决定了应用写作的规范性。如消息就得包括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写总结要回顾工作,摆出成绩,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指明方向等。应用文的规范性,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范文指导。利用范文稿的示范性、指导性,让学生进行模仿性训练。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范文不一定就是名家名篇,身边的,报刊杂志上的,甚至于教师的躬亲示范皆可。应用文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又并非一成不变。社会日新月异,信息万变,全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了写作观念、写作行为、写作过程和创作思维的转变。
正所谓“周有旧邦,其命维新”。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进入开放型、实用型与价值型的写作。要摆脱传统写作的樊篱,引爆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精神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对应用文感兴趣。“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会写作的理论。“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所以老师还要作好总结与讲评工作。笔者的应用文讲评课,主要是展示优秀作品,然后由学生进行比较、评价,教师再做简单点评。这种展示分为两种:一种是宣读讲评,一种是张贴展示。“宣读讲评”主要是针对以“消息”这一比较简短的文体。同学边听边思考,听完再讨论,作者讲解创作过程和思路。既使学生听到了客观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主观的作者想法。“张贴展示”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主要针对“计划”“总结”、“人物采访”等长篇幅的文章,张贴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写得比较好的。课堂上读者、老师、作者轮流发言,共同评价,取长补短,学习提高。同时,我还把应用文写作与平时成绩及单元测试成绩相挂钩,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总体上,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目前的实际地位和它应该占有位置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而这一差距制约了这一学科充分的发展。并且使得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老师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全国高职校应用文的教学研究也一直处于缓慢前进状态。不论是从上而下的改革还是从下而上的探索,只要大家都重视起来,高职校应用文的教学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步义.高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6-12-25.
[2]丁声扬.清除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盲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