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5-07-01 15: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从培养体系定位、培养体系构建途径及培养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的能力,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培养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n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及教育部教高[2007]1、2号均指出,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各高校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提出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1,2]。健全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作者结合切身体会,拟从培养体系定位、培养体系构建途径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的能力,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WWw.133229.COm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定位
  基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特点,确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围绕学生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专业问题。
  
  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重视组织,有序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工作
  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委员会,并且聘请相关行业技术专家作顾问。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专业相关行业创新技术需求,交流多学科交叉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育方法,宏观规划及引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题大方向,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到学院每一名教师手中,充分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前期的教师宏观指导工作。该委员会协同学生团委成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来宣传、发动、组织申报和评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狠抓选题、立项环节,向学校推荐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候选项目,组织专家定期检查院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和项目指导教师的交流,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
  2.2 构建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2.2.1 分解职业能力,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是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对专业人才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论证,分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岗位技能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分解到各个模块和项目中,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专业对口岗位职业相关技能实践,扩大了实践教学内涵,改变以课程需要为导向,学校为中心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辅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为中心来分布实践教学时间,可使学生能充分接触专业实践,更好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确保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2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我院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加强基础实践,整合专业实践,拓展综合生产实践”的改革思路,对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删除局限性、孤立性和单一性,并且与其他专业课程实践项目有重复的实践内容,这样实践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无疑是无益的,并且可能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系统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将一些孤立性的实践项目整合,通过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2.3 以学生为本,构建能力开发型实践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从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地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讨论解决办法,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每一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解决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科学思维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2.3 围绕创新,搭建科技竞赛平台
  定期举办实践教学公开课,倡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破除对科学前沿研究工作的神秘感,熟悉科学研究的氛围,增强自信心,获得创新的勇气和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定期召开校企联谊会,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专业相关行业发展近况和需求,提供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选育的温床。组织项目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教师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还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师生研讨会,提供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3 构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的保障体系
  3.1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
  教师自身有创造性,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第一原理[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大学生创新性试验培养体系的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必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体系建立的根本要素之一。应从师资培养、轮岗制、与生产单位联合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动手和创新能力。为此,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进修学习及参与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课题项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业界行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这些教师不但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授课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创新性思想的培育创造条件。
3.2 高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平台的正确搭建直接关乎学生能否更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关键。应对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规模、功能及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依托现有学院、学科及专业在学术上、人力资源和设备条件上的优势基础,参照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按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挖掘更多的实验功能。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筹备资金,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放力度,这样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确保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探索不同的“产学合作”形式。加大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力度,实现实验设备和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定期统计各实验中心对外开放数据,对开放力度较高的实验室予以经费调配倾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使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3 教材建设
  改变过去单纯由授课教师编写实践教材的做法,由专业相关行业高级技术专家、相关产业技术人员及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参照职业技能模块,对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能力进行归类和分解,按职业技能模块提出要求和目标,来编写各专业的实践教材。
  3.4 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
  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教学放在学院工作的第一位。在教职员工定岗定编工作中,把教学业绩作为考核教工业绩的首要条件,严格执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在综合业绩考核指标中教学业绩打分权重至少为45%。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适当提高实验、实习课程工作量核算标准,将指导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及质量作为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核算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津贴工作量,并将其作为岗位评聘的一个打分指标,这些举措调动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积极性,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积极性。
  严格执行实验教师参加网上教学质量测评制,改变了一些不能单独设课的实验课考核完全依附理论课的评价机制,该测评成绩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促进了实践课教师对实践课的重视。见于实践课授课的特殊性,学院也相应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学生在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前必须参照该体系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上述举措使全体教师都能把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
  学生在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在学生承担项目研究工作期间,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每年举办优秀项目评选活动,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项目,并由学院颁发“荣誉证书”。对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院将在评定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时给予优先考虑,对发表论文和获奖的学生,根据论文的档次,给予物质奖励等。上述举措激发学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与热情,促使更多优质项目的立项。
  
  参考文献
  [1] 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j].清华人学教育研究,2009,30(3):108-113.
  [2] 冯林,张威.“质量工程”视角下的人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27-29.
  [3] (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