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2015-07-06 1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呈现极强感染力的画面,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学习《春天》时,我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春天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再相机地要求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佳文章和妙诗词,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wWW.lw881.com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桥》时,我用电教媒体展示出古今中外有名的桥、有关桥的诗歌、俗语、名称的由来、桥的发展历史等图片或文字介绍,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天南海北,使他们领略世界各地从没看到过的桥的风采,对桥的历史发展、建筑艺术、文化气息等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写作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一改以前学生写作文时一愁莫展的情景,而这种种设计都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
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就会由呆板的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促进学生自学,增强语文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无非是教师范读和学生练习两种途径,长期如此学生会产生厌倦感。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磁带等辅助资料。播放这些光盘,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还可采用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在不间歇地评议与比较中提高朗读水平。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还应相机地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诗句等,而部分内容因教学目标的制订,又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鉴于部分学生家里买了电脑,另学校已建立起宽带网络教室,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