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它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了多篇优秀的古今中外优秀小说,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这一内容的安排,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展示的机会。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师生均没有付诸实施,课时紧张,课外时间有限是客观原因,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的提倡和指导不够,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是主观原因。怎么能把阅读这个平台搭好,让它充分发挥能量,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此从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年来我在这一版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商榷。
首先,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因为名著的篇幅教长,容量教大,这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要如何利用好,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去认识、感知、收获。但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wwW.133229.CoM
读书本无定法,条件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宋代学者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可谓精读;晋陶渊明常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略读。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则可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等,不须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过去,继续往下读。而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则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去理解、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品味作品的语言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要融会贯穿,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懒怠因循不求甚解,是不行的。另外在看书有得时,就应该随手做记录,或写入小册子,或载入卡片,这些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之后去阅读作品,效果将非常的明显,这很好地表明了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非浅,也充分证明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注意阅读时的三个阶段。
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深度和难度逐级递增:
(1)首先是浅层次的学习和反思:定期做故事内容概括和语段摘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步,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内容完备、准确,结构完整、清晰。第二步,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把你的体会和认识等智慧的火花用笔写下来,使之形成很好的读书笔记。
(2)其次是中层次的学习和反思:故事演讲和课本剧的创作
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的片段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的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的活跃,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在讲故事和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达到了多个教学目标。自然在学生个人能力展现的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自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了。
(3)再者是高层次的学习和反思:读后感创作和人物形象分析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等等,从中读出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自然也应达到这一高度。
比如在《水浒传》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行为。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做得对,勇敢,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得上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从他们的激烈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将学习、思考和交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个阶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在此过程中适时做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在谈对书中人物喜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课堂发表”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忙乎起来。
我们的阅读应立足于课本,但最终要高于课本,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将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读每一部名著的过程中,要努力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从名著中去汲取精神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行为习惯上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的探索之旅还仅仅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将继续努力,不断地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在寻找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