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简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2015-07-06 1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语言
论文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思想性、准确规范性、启发性、通俗易懂性、新颖多变性、时代性、表达的艺术性等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是教育行业的专门用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的差异以外,与其是否选择并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密切相关。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艺术。每位教师应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正确地运用它。
  一、要注重思想性
思想性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教学语言中的反映,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灵魂。广大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应该具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品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注重思想性。即是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很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不仅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健康、文明,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不能低俗,不能消极。关于这一点,过去我们重视得不够,是一个缺陷和弱点。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地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wWW.133229.cOm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显然,若教师仍像过去那样,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淡化思想教育功能,不把做人的教育和引导,渗透和体现于教学语言中,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要注重准确规范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示范。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的思维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越准确,学生的思维就越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规范,不能含糊其辞和想当然,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准确规范一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准确反映科学概念、定义和定理,不能出现科学错误、贻误学生;如,重力的方向不应说成“向下”,而应是“竖直向下”,即是与当地水平面垂直向下,这样会避免学生在分析重力方向时发生错误。二是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概念、公式、图解、单位、名称等的表达要规范化、标准化,口头语言要符合民族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等。比如,北京在历史上的叫法,有的年代叫“北平”,有的年代叫“北京”,一定要给学生表达清楚准确;再如,讲“牺牲”这个词古今义不同时,有时同学把今义简单解释为“死”,教师向学生强调了“牺牲”的今义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而不能讲成“为革命事业而战死”,那样讲词义不准确。进而引导学生准确用词,让学生了解“死”的几个同(近)义词:年少人病死叫“夭亡”,因公而死叫“殉职”,有声望的人死为“逝世”。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为了达到准确规范,不论哪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在普通话上下功夫。有一个女教师,总是对“问”、“吻”的发音搞不准。有一次讲完课后,就问大家听懂了没有,不懂就站起来“吻”她,学生暗笑。老师又说,都这么大了,有啥不好意思。若不好意思,请下课后到办公室“吻”她。
  三、要注重启发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富于启发性。启发性在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把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把抽象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可感知形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有力的反问,一个巧妙的设问都是启发性语言的具体形式。启发性语言可以招人深思、引人人胜、感人以情。注重启发性,就要尽量少用告知性的教学语言。告知性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不重问题分析过程,而直接以结论告知学生,让结论性的语言充斥课堂。告知性的语言排斥师生对探索过程的共享,堵塞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不易于感染学生,达不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要注重通俗易懂性
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器,不能简单地用书面语言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地加以表述,要使学生能听得懂,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像物理中电场强度的定义,文字表述为,放人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该说法虽然科学,但不便直接理解其物理意义。如说电场强度是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虽不十分严密,但其含义就具体多了。

  五、要注重新颖多变性
一位教师在刚步人教育行业时,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语言往往哆嗦,怕讲不清。而一旦成熟,教学语言又容易变得风格单一少变化。这里说的单一是指用单一的风格贯彻课堂始终,比如始终是书面语演讲式的激情语言、口语等。不论哪一种类型的语言,长期运用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理想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新颖多变的,是多样性的有机融合。精彩的书面语夹杂口语、方言、歇后语、笑话等,必然会使学生如坐春风。因为多样型的教学语言正符合青少年渴望开放多元的心理预期。当然,多样型的教学语言的获得是不容易的。它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结果。
  六、要注重时代性
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多是人类在过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但是人类进人二十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观念、新叫法、新词汇、新现象等层出不穷,如“黑金政治”、"m型社会”、“知识经济”、“润滑经济”、“人世”、“人工职能”、“肥皂剧”、“蓝牙技术”、“意识流”、“克隆”,"aa制”以及众多的网络用语如“美眉”、“闪客”、“酷毙”、“菜鸟”等等。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崭新的体现时代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播新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进行新探索,攀登新高峰。反之,若教师的语言缺乏时代感,如把疯狂英语说成是病态英语,把前苏联等同于俄罗斯,就会使学生听了乏味,对老师的信任感也就会大打折扣。各科教学都有贴近时代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师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一些新叫法、新现象、“新词汇”联系一下,也将为教学增添风采。
  七、要注重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需要,更是实施美育所必需。因此,教师要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也是一项教学基本功。
1表达有序,条理分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深人地来阐述事理,论证问题。这样,既能把所学内容讲深讲透,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之,教师语无伦次,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2.善于使用教学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友好的温和的刺激,是高层次语言美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没有幽默,缺少趣味。当然,幽默与滑稽、庸俗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有着深邃哲理的蕴含,是多种智慧与修养的综合体现。滑稽与庸俗是低层次的潜意识的,甚至是无聊的体现。教学幽默语言,能唤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任务在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语言幽默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与艺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得到了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在学习知识时得到了艺术的助推。
在教学中,幽默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本身。语言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教学幽默的精灵。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无不是形成幽默的要素。诸如比喻、夸张、殊比、婉曲、顶真、反语、双关、飞白、曲解、衬跌、歇后语等等,都可有助于教学表达的幽默诙谐。当然,教学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的“剂量”要适当,不能过分。否则,会适得其反。
3.学会控制音调技巧。语言的感召力还在于它具有和谐的节奏美。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讲究声调的调节,要有抑扬顿挫。教学与演讲不同,与一般的谈话也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过程。从心理学观点看,平淡而低沉的语调易使教学空气沉闷,学生精神不振,容易产生疲劳感;声音太高,使学生的听觉经常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又易使学生厌倦。而亲切自然的语调,能给人一种悦耳、轻松的偷悦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大脑的工作效率,并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
总之,教学语言千姿百态,可说是多种语言风格的集大成者。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只有遵照要求,努力训练并不断创新,才能使教学语言像磁场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用自己的“心”去教,以学生为本,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把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就会有巨大的驱动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和增强教学语言的效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取得进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