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015-07-06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实训教学 国际比较 借鉴
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国内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在比较和借鉴美国kas、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ee实训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国内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大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所共同面临的主题。国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国外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学任务由培养“认知能力”为主向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为主转变;教学内容由“基础理论”为主向“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为主转变;教学体系由“学科知识中心型”向“能力实践本位型”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实践”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转变。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专业“素质教育”的这种转变,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
一、国内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现状、问题
中国国内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已有30多年的历史,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对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现有的实训课程和内容仍存在一定的缺憾。即没有迎合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课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缺乏实训能力,要么缺乏理论基础,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WWw.133229.CoM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操作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国际贸易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主要以模拟实训为主,由教师针对每一环节一一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较慢。且教师通常只注重培养学生交易磋商和填制单证的能力,而对于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对国际贸易的认识始终停留于理论认识时期,不会真正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二)单项性实训多,综合性实训少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即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以实训为主的实训课程,也是以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为主,而综合技能训练内容较少,实训存在不系统、层次低等问题。能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课程和实战课程被严重忽视。
(三)静态性实训多,动态性实训少
在已有的实训内容中,多以静态型的机械式实训为主,灵活性的、博弈式的、动态型的训练则相对缺少。并且在实训过程中,存在“三多”现象(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自我发挥空间小。另外,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不同实训课程和技能实训之间不连贯,不同课程间的实训内容被割裂成不同部分,不能形成一个专业实训体系,学生如果离开了老师的主导,还是什么也做不了。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独自从事相关工作,而这与企业对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
(四)学生实训意识薄弱,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实训基地以及各实验室都制定了各自的关于实验室的管理办法,但缺乏系统性,而且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很完善,使得学生在模拟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中没有严格的、系统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很多学生没有压力,从而放松了对实训课的学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其实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的实训教学起步最早,发展也最成熟。特别是在“二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实训教学受到各国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kas实训教学、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和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
(一)美国的ka5实训教学
美国kas实训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人才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k(knowledge,指知识),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三个要素。这里的k(知识)指广义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等;a(一般能力)可理解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s(职业技能)是指国际经贸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操作能力,包括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国际营销能力、金融业务能力、业务磋商能力、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单证处理能力。

美国的kas实训教学将国际贸易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为k,a,s三块,其中k是基础,a是核心,s是落脚点。美国的国际贸易人才实训教学以巩固k为出发点,加强a为关键,提高s为目标,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上,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国际贸易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是通识性教育;对国际贸易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是延展性教育;而对国际贸易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是专业性教育。
按照kas实训教学的要求,美国高校制定了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通过理论和实训的教学,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k),这样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就有了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应用的能力(a);这些能力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就有了一技之长,具备谋生的能力,也就是最后要达到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s)。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其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故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
(二)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
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教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组织实训教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展基础性的文化理论教学;另一元是指企业,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所以,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又叫“双重实训制”。
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为3;7左右。同时,理论教学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企业的实训场所包括工作岗位、实训车间和跨企业的训练场。在实训车间,可以把那些在课堂无法讲解或训练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实训的工件不形成产品,纯属消耗。此外,很多德国的高校也设有教学车间,补充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实训,为理论教学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手段和教学方法。
(三)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
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是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政府、行业和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人才实训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ee模式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推行统一的国际贸易人才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分析与国际贸易人才有关的职业能力确定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建立了相应的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实际所获知识能力评定其技术能力等级。

澳大利亚的高校一般都具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投资和企业的赞助,各高校不仅实训设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且技术先进,从而为实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开放式情景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的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室里摆满了教学用品及实训设备,边讲边练,学习环境与实训环境融为一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都在实训车间进行,课外时间也对学生开放。这种开放式的实训教学模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训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效率。
(四)借鉴
通过对美国的kas实训教学、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和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的剖析,对国内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有相当重要的借鉴:
1.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政府、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广泛展开,并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国家的法律保障。
2.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围绕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满足国际贸易部门大量一线岗位的用人需求。
3.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或场地)建设中,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投资踊跃,实训基地(或场地)的技术、设备先进,与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相近,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4.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所有担任实训教学的教师都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准人和考核制度严格,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实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三、加强国内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对策
(一)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办学模式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高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同样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定单式”培养模式。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定期请经贸公司相关的一线人员来校举办各类讲座,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合作办学单位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上岗实训条件,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合作办学的建设还切实提高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保证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二)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持证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实施“双证”制度,即学校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过程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加强了系统的技术操作训练和相应的文化知识学习。这种实战演习性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三)加强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实训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质量和水平。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文科类专业,在技能实训上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因此我们更要加强探索、实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基地。
我们可以在校内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基地,在这个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外贸英语口语及语音实验室、外贸业务电子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等。通过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就可以模拟在外贸环境下作为外贸业务人员进行从合同的磋商到制单结汇整个交易过程的实训操作。
在建设校内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校外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对于校外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我们认为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可以让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发现和选择人才,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和外贸企业驾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搞好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建立一支完整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切实建设好一支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在全体教师中提高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认识和提高实训教师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可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将外贸公司的企业家、优秀业务员请进学校讲课。通过引进企业一线人员授课,可以使他们的自身经历成为活的教材,弥补我们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送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加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以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自成一体。
总之,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典型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以转变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宗旨,以优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为核心,以强化实训教学为重点,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立适用于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