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校外教育系统已经形成了覆盖较全面的教育机构网络体系与运转形式,只是由于相关研究理论的滞后与定位较为模糊而没能达到预期的教育职能目标。因此,要加强校外教育理论建设,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校外教育系统适当地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对学科视域中的校外教育理论建设为探究对象,明确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与实践逻辑加以具体阐释,为构建更全面、完整的校外教育理论建设提供研究根据。
关键词:学科视域校外教育理论建设
引言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都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自出现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系统的独立的网络体系与运转形式,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因为校外教育方面的研究尚且难以满足其发展速度,对校外教育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明晰,其功能与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本文将从学科视域出发明确校外教育机构的概念和类型、阐释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与实践逻辑,为加强校外教育理论建设提供研究根据。[1]
一、校外教育概念界定和机构类型
1.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
综合国内外研究中对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其表述主要有几种:
一是将校外教育定义为教育系统中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外,由相关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团体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二是认为校外教育指在学校教育之外的场所与时间内,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接受的语言文化、科学技术、体育等范围较宽泛的教育活动。三是称校外活动为由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校外的教育场所机构组织学生进行的以教育为目的的有计划的多样化活动。四是将校外教育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代称,即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所能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既包括少年宫等机构的教育活动,也包含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五是认为校外教育分为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的自我学习为目标接受的教育活动与所参加的校外教育机构发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包括了青少年自发组织进行的校外活动。[2]
纵观上述的几种对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尽管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分歧,但其中体现出的校外教育的共性可总结为几点:一是校外教育是在学校这个教学场所以及正规课程的时间之外进行的教育活动。二是校外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儿童与青少年。三是校外教育的类型丰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四是校外教育的组织主要由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或组织团体承担。[3]
2.校外教育机构的类型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面较全的网络体系,而这些教育机构的类型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是少年宫、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兴趣活动场所。这些机构主要由政府计划并兴建,服务对象为儿童与少年,一般在周末、节假日及学生的寒暑假期组织丰富多样的各种公益性的兴趣活动或教育培训活动。我国自参考苏联模式对这类机构进行建设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遍及全国各地、覆盖到县级行政单位的较完整的体系,并主要由政府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共青团等共同进行管理。[4]
二是专业性的校外教育场所,包括主题性的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这些机构的兴建一般既有政府的计划与投资,又有民间组织的参与与投入,通过参观与定期组织活动的形式进行校外教育活动。此外,其管理所属的机构或组织不仅仅限于政府部门,属性较为复杂,且在儿童与青少年之外往往也为其他受众人群提供服务,可以说既是校外教育场所,也是社会教育机构。
三是技术学校、学生补习班、学生兴趣班等校外的教育培训机构,一般是由个人或团体进行投资兴建,以提供教育咨询和服务的名义注册的营利性质的机构,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对儿童与青少年进行收费的校外教育活动。其管理责任也由所有权人承担,但由于这类机构的数量众多,因此也是校外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之一。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与实践逻辑
1.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
校外教育的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主要有几点:一是要有体系建构与问题取向相融的意识,将每一分支的研究都置于学科体系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考虑,对体系的逻辑性、关联性与完整性加以更多关注,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点确定研究目标与方向。二是协调共性与个性,在研究中既要充分考虑到校外教育的特殊性与各机构之间的差异性,又要兼顾教育研究的整体性来对校外教育进行探究。三是要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尽管目前校外教育的学科建设中研究范式已有雏形,但还没有形成完整明确的理论体系、分析框架与实践流程,这一点还需要在对不断推进的各方面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探究校外教育的具有独特性的研究范式。
2.学科建设的实践逻辑
在学科建设的理论体系搭建之外,实践逻辑的探究也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要注意的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在理论的研究要落实到教育实践进行检验,尽管研究者对校外教育的职能发挥与起到的教育效果有较高的期待,但事实证明许多理论在应用到实际中时与预期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理论的建构要有实践做衡量标准,研究理论要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二是要将教育实践的结果反馈到理论建设,实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完善理论体系,实践中得到的结果应再次纳入理论研究中,从理论层面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实现其学术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校外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我国教育系统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校外教育的理论建设,让校外教育体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本文对校外教育的概念与机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与实践逻辑,为校外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了研究根据。
参考文献
[1]赵建国.校外教育发展的科学研究[J].青年时代,2016(13):122-122.
[2]劉登珲.我国校外教育功能定位流变及其现代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5):114-119.
[3]焦霞.关于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05-205.
[4]金明玉,王艳华.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实现育人最大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1).
作者简介:孙瑜鸿性别:女87.09籍贯:安徽省六安市,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