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探讨杜威的新“三中心”教学理论

2016-07-05 11: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在分析知识本位教育观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得出杜威新三中心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两点启示: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让学生主导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更多的实训环节。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观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对当时本国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我国的教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知识本位教育观引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内涵

 

  知识本位是一种知识选择的方式,指在知识选择上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知识本位教育则是一种教育选择方式,它将本来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然而,教育的根本内涵要丰富得多。教育,从字面上来看是教书育人的意思,所以教育的目的,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育人,育人的过程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育人,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

 

  知识本位教育观铸就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考试的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所以一个老师掌握知识的多少回严重影响到他/她的教学质量。老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艺术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

 

  二、杜威的新三中心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进而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经验是人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日渐积累而来的,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验证,改造,进而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行为。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中国教育的传统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所谓的教师中心,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教学的展开,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计划和组织,而学生,只能是服从于教师的安排。

 

所谓教材中心,就是指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成了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依据。杜威在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三中心”—— “儿童活动经验

 探讨杜威的新“三中心”教学理论

据杜威的新三中心理论,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关注儿童的实际经验,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把教材里面的知识单独割裂开来,而应该把教材内容同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教材起来。教师还须明确一点,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更多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因为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儿童的生活服务的。

 

  ()让学生主导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更多的实训环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由此可见,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让学生快速地把所学知识记下来,需要多感觉通道的参与。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一个新的事物时,教师可能会用语言描述,譬如:苹果,是一种水果,它的外形是圆的,绿色,成熟呈红色,甜味

 

如果学生只是靠想象教师的描述来认识苹果的话,就只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很难再认出来;如若让学生能够看到实物,那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如果再让学生摸一摸,尝一尝,那就更深刻了。

 

课堂教学也一样,儿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依据杜威的新三中心教学理论,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入更多的实训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实训中学习。

 

通过实训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在实训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起来。最终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学

 

  作者:聂根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