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秉承传统美德 成就爱的教育

2016-06-14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无锡市仓下中学以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立足乡土文化,全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逐渐形成了富有仓中特色的爱的教育模式。

 

  底蕴深厚,立足校本资源彰显传统美德文化魅力

 

  无锡市仓下中学坐落在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云林街道。学校创办于1949,是在仓下小学开设的初中补习班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了,1952在当时的无锡县县长张卓如的建议下,将学校迁至祇陀寺,并命名为无锡县私立仓下初中,后几经变迁于2001更名为无锡市仓下中学。因为学校是在原江南十大古刹之一的祇陀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因此,目前还保留有一些文物古迹,有两座桥宋代的飞虹桥、明末清初的香花桥,有两颗古树银杏、黄杨,还有文昌阁,据传倪云林的清閟阁就在学校的边上。

 

  仓中人遵循着天道酬勤、学无止境、厚德载物、玉汝于成的古训,浸润着书卷的气息和水墨的芳香,以为校训,坚持以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让校园充满爱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师生齐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三心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办成书园、乐园、花园式的学校,让学校成为教师享受生活、追求卓越的天地,学生发展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古韵悠存,依托文化建设营造传统美德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已对学校的五栋主体建筑命名,行政综合楼命名为仁爱楼,教学楼命名为笃爱楼,实验楼命名为博爱楼,食堂命名为珍爱楼,宿舍楼命名为友爱楼”(未来,学校可以容纳1545个教学班)。我校还在飞虹桥北建一石牌坊,两面刻上楹联,一面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横批是爱满天下,另一面为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为志存高远

 

  为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文化古迹,我们在学校东面建造了华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基地德馨苑(取自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要求教师要品德高尚,要求学生要品行端正),其中主要建筑有二贤堂、听秋轩和厚德亭,命名二贤堂主要是为了纪念两位历史名人李绅和倪云林,这里是学生研习古文、诵读古诗、传承经典的主要场所,题写了楹联高士挥毫留逸笔,名臣落墨悯农夫”“地曾偏僻凸显双峰可让同侪骄傲,天自阳和奔腾万马方为今日荣光

 

  听秋轩源于倪云林的清閟阁,题写了楹联风雨过耳云霞入目心潮早已飞天外,诗书在手仁义存怀责任原来在眼前”“半亩方塘来活水,满园嘉树笑春风。厚德亭撰联仰思俯读赖君治学,蓄德求仁看我树人。目前,校园内古树参天,花木繁多,四季飘香,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漫步校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处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高大醒目的字巨石,彰显了仓中教师持之以恒的教育追求;颇有云林遗风的文昌阁,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虬枝旁逸,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银杏,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进步。仓下中学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树德修身,践行传统美德实现民族精神星火相传

 

  德为立身之本,注重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已经成为全体仓中人的共识。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特色建设是增强学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道路,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的特色。

 

  金秋艺术节活动我们已连续举办了25届,它已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能的舞台;一事一议活动,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活动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午间读报、校园广播和有爱电视台播放,成为宣传文明新风、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2010年秋学期,我校决定自编校刊《银杏》,每期的刊名由不同的学生题写,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校刊《银杏》成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QQ截图20160226161951.png

  一系列的活动将爱自然、爱环境、爱科学、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使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华。

 

  活动一:诵读校本教材《走进经典》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与知行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与实践的宗旨。这种自省是熟悉并运用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观察他人、警觉自己、检点行为的过程。因此,学校从《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众多经典中选择优秀篇目,编纂成校本教材《走进经典》。全书分3册,收录了为学、义利、修身、仁爱等方面具有教育启迪意义的文章。同时,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特辟一间用于诵读经典的教室,要求每班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经典诵读课。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每周通过诵读,饱览传统经典,理解涵义,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再到精忠报国,不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完成美德的内化。

 

  活动二: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学校多年来以敬长辈、行孝道、献爱心为主题,坚持在师生中开展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在全体师生中实现孝的传承、爱的传递。

 

  在以弘扬道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中,全体与会者首先富含深情地齐声诵读了《弟子规 入则孝》篇。而后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继发言,从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期望角度向学生们诉说最真挚的情感。

 

  带着一份感动,怀着一片孝心,来自各年级的学生代表随后登上讲坛,与同学们分享了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学校还为荣获践行《弟子规》小使者荣誉称号的学生颁发了奖状,并组织学生在践行《弟子规》从我做起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引导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华美德。

 

  活动三:凭吊许巷惨案遇难同胞

 

  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初一年级学生步行四十余分钟前往云林街道许巷村,向许巷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敬献花圈,深切缅怀在许巷惨案中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223位家乡同胞。伫立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学生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手持白花,以红旗引路,为遇难同胞敬献花圈、默哀、宣誓、敬礼。

 

  当许巷惨案的幸存者再次为学生讲述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大家不由得为日军的残忍而愤怒,为民族的衰亡而叹息,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哀乐声中,学生们用手中的鲜花向遇难同胞表达了最诚挚的哀思。

 

  一系列的活动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过程。爱国、爱家、爱亲人、爱师长、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让爱成为唱响和谐校园的主旋律,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石。

 

  以爱育人,坚持三全三情提升仓中学子人文情怀

 

  多年来,仓下中学坚持把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作为育人的目标和手段。因此,学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是以教育为突破口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弘扬传统美德与学科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中华文化中的宽容、理解、尊重、谦让等美德高度整合为教育,并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

 

  2007年以来,学校立足丰厚人文底蕴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倡导构建人文课堂,开始探索以全体参与、全程关注、全面提升,情境创设、情愫交流、情感升华为内容的三全三情人文课堂教学模式,营建一个宽松的氛围,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和爱心关注每位学生,不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仓下中学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包容共进的课堂,是闪烁着人文光芒的课堂。在爱意融融的教室里,学生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了受用终身的立身之本。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的在于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高素质人才。仓下中学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让传统美德为教育服务。作为仓中人,我们有义务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钱东良 钱均 来源:创新时代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