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说明了教育的重要,但是农村教育,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的软肋。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农村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广大的农村,我们的教师队伍没有真正和国家的教学改革同步,是由于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教师的积极性和学历能力不高、农村教师压力大、条件差等问题共同造成的。我们的国家及教育部门只有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教育改革带来的好处。
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 的一种扶贫方式。国家的教育扶贫方针里,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投资,怎样才能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呢?这与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至关重要。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了历史的飞跃,都经过了专业化的训炼。但是,教师结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截止2014年底,中国有17985113教职工,其中35岁以上教职工占比42.5%,而这42.5%中的绝大多数教职工集中在农村地区,这就造成我国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随着年龄的变化,农村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能力和作用越来越小。
2.教学资源薄弱。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学资源也相对落后,在农村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对于日新月异的今天,存在不小的问题。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老师的黑板、讲述和粉笔之间得不到满足,这就造成农村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思维方式得不到更好的支撑,只能通过传统模式获取知识,容易造成农村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超前的思维能力。
3.农村教师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高。由于农村老师年龄结构的老化,加之总认为教师只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对待工作得过且过,虽然很多农村教师工作多年,但无所用心,不去钻研业务知识,研究教法,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教师由于很多是民师转正、师范生及其他不同渠道进入教师队伍,造成学习能力不足,想学也不知道怎么学。种种原因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1.逐步有序推进教师年龄结构化改革。我国目前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招录具有高水平的年轻教师,但是在农村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少之又少。
虽然少,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加强这种比例建设,农村地区只有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充分运用年轻教师的知识、激情,再结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让一个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达到一个合理水平,只有一个学校老、中、轻三代达到一个合理的运行区间,才能促使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有良性的发展,才能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2.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资源。只有让农村地区享受良好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现在我们国家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统筹城乡的教学资源,在农村地区实行了“薄改”项目,为农村地区送去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但是,普及面还远远不够,许多偏远的山区还处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阶段,课余时间可以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这让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不能更好的享受国家的优质资源,让很多农村教师空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国家及教育部门虽然加大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我们农村地区也要充分利用好相应的优质资源,建立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让更多农村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带给我们的好处。
3.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争取赶上国家教育改革大潮流的发展。虽然处于农村地区,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踏踏实实为学生服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对得起社会给我们的这个称号,保持一颗不断学习,勇往直前的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年轻教师更要虚心求教。在教法上下功夫,让学生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让自己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
综上所述,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同时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全面支持,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争做国家的接班人,让教育扶贫行之有效。
作者:晋家文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