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创新:基础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突破的内在灵魂

2016-04-15 1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众所周知,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本源动力,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概莫能外。对创新的渴望不仅是知识社会的特征,而且是整个现代社会的特征,更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征。

 

  一、十二五时期江苏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

 

  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增长、惠民优先成为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而这些都对江苏教育的创新发展发出时代的召唤。

 

  从全省教育发展层面来看,十一五时期的江苏教育呈现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教育惠民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全省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时期的江苏教育面临着实现教育普及达到更高水平、教育质量得到更快提升、教育公平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教育投入增幅更为明显、教育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成效的奋斗目标。由此,十二五时期的江苏教育迈入建设教育强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

 

  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人围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优质发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优质教育、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围绕基础教育的理念、制度、技术、开放、课程与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五年是江苏基础教育理论蓬勃发展、锐意创新的五年,更是基础教育实践大胆探索、革故鼎新的五年。

 

  二、十二五时期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及实践突破

 

  创新,是主体在现实选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境界,是要对现实存在的超越。回顾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最具影响、最为震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渐进主义:改革方法论的理性选择。五年的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在方法论层面选择是渐进主义。渐进主义是在统合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基础上的综合改革观,即探索出渐进主义的改革之路。这种观点认为,江苏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不是革命。改革不是对已有的否定,而是对已有进行的调整、充实和提升,是一种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的变革行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对象是基础教育系统或者其中的某些要素,比如制度、体制、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但一切改革的最终结果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成长身上,如果失败,必然会给改革带来不可扭转、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江苏的基础教育改革历来推行的是先实验后推广的改革运行机制,江苏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江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1993年印发《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揭开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序幕;1999年颁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施纲要》;2005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7年颁布《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工作,将教育现代化建设从学校、乡镇层面扩展到县域层面;201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20131月印发了《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教育普及度、教育公平度、教育质量度、教育开放度、教育保障度、教育统筹度、教育贡献度、教育满意度等8个维度,给我省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建设标准。20135月,省政府在苏州召开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李学勇省长与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共同签署了《部省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协议》,部省合力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推进会上颁发《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了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20131227日,省教育厅会同省统计局研究制定的《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实施办法》正式印发,这也意味着我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实施。自此,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迈进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就是对渐进主义改革策略的最好诠释。

 

  ——“超前设计:教育发展规划的前瞻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与通常意义上的教育事业规划不同,它是一种战略与规划的联合体。它是为了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以规划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对策和战略措施为基本指向,进行战略层面的决策谋划。这是一个研究区域教育现状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对区域整个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挖掘区域内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一个描绘前景并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

 

  最能体现十二五时期江苏基础教育超前设计的重要发展规划有两份:一份是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一份是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前者贯穿了十二五十三五江苏教育发展期间,后者重点规划了十二五期间的江苏教育发展样态。这两份规划不是一般意义上完成常规任务或者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应景之作,而是围绕江苏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于未来江苏基础教育更高目标走向的科学规划与设计,规划本身的出台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成果。如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为指向,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在分类发展上提出,切实加强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公平程度、完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目标。纲要的制定不仅突出了为民生百计着想的思想宗旨,而且真正将这种关怀落实到了具体合理的策略之中,体现了江苏基础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连续性、科学性与民主性。这样的设计不仅为五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也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

 

  ——“个体发展:事业发展价值取向的再明晰。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一直在寻求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之间的平衡,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反映的是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旨归及本原。江苏的基础教育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应对全球化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发展意识实现从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发展的转向,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要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强调个人发展的基础教育发展价值取向认为,应该以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统一发展为归宿,形成学生丰富自由的个性,让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就是强调个人的价值,承认个体差异,就能在教育实践中尊重作为个体的每个学生。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强调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由此,江苏的学前教育学校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儿童的不同兴趣和性格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自主的发展。

 

  在普通高中阶段,针对学生未来发展不同走向的需求,学校普遍开设校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完全是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目标。

 QQ截图20160409114042.jpg

  江苏还非常重视特殊群体权利的切实保障,包括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的同城同等待遇;把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要求各地按照普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8倍的标准安排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平行接受义务教育、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加大扶困助学力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资助体系;引导教师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学习困难学生身上,要求各校普遍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有效指导。

 

  ——“优质均衡:发展主题的战略调整。回溯近几年的江苏基础教育发展能够发现:不同历史时期贯穿的发展主旨与追求大体相同,总的提法基本上都是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促进又快又好的内涵发展。具体做法大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资源总量,推进均衡发展与维护教育公平等。但是,在每个新的历史时段所呈现的发展主题会有不同。十二五时期的江苏基础教育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提出优质均衡这一发展主题。这是一种对过往发展基础准确判断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实然追求。从均衡发展到优质均衡发展,是在资源均衡配置基础上的追求质量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的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是一种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与差异均衡的表现。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既要守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种主题的引领下,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张扬学校个性,创建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实现特色办学。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的引领下,仅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就出台了关于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11)”“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2012)”“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2012)”“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2012)”“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2015)”等文件,普通高中教育继续推行星级评估,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分类发展:发展策略的科学确立。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作用在于奠定好儿童少年健康身体的基础、公民品德素养的基础、专门人才的基础、从事劳动的基础。如此重大的任务要求与较长横跨阶段的特点,必然要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划一对待。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人站在系统思维的视角下分析基础教育内部各版块的特点与发展策略,用科学的眼光不断审视反思基础教育本身,用复杂思维的观点统整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针对各版块的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与主题。针对学前教育发展比较薄弱,社会需求量大等,确立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根据义务教育发展已基本实现均衡的前提下,确立优质均衡的发展策略;针对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把普通高中的发展策略确立为多样、特色与优质。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全面统领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当然,基础教育内部各版块发展的策略厘定,不仅是根据原有的事业发展基础,还放眼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到教育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兼顾公平正义、开放民主等要求而确立的。

 

  ——“重点工程:事业推进的重要抓手。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些相似。如果只是确立了发展价值取向、发展方法论、发展主题等,这只是在思想上迈开了脚步,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事情只做到这一步,那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会表现为纸上谈兵。江苏基础教育人不仅会用脑,更会手脑并用。用实施重点工程的办法来达到发展策略的具体化。具体来说,学前教育着眼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强化公益性与普惠性,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学前3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目标,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农村幼儿园创建工程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以此为抓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和保障水平。为了真正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程,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薄弱初中提升工程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示范县(市、区)”建设,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健全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工程,基地的选择是立足于学校优势的教育学科,立足于该学科今后的发展,为学生升入大学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提供服务。所有的这些重点工程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真切发展。

 

  三、十二五时期江苏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

 

  1.得益于对基础教育本体的理性反思。

 

  在推进五年基础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首先反思基础教育是什么,现状的情形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如何破解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发展。因而才有了科学的改革方法论、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明的发展价值取向、切合实际的发展主题、有效的发展策略与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抓手。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江苏基础教育人有着精思实干的精神,善于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监测与调控,从而抓住问题发展的关键,促进工作不断地上台阶、上水平。概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江苏基础教育人的反思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鲜明的理念参照、独特的思维视角、问题的深度挖掘、切已的探索体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2.得益于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的良性循环。

 

  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活动,其顺利进行和良好发展必然有赖于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工作者等多方改革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与融合。回顾五年的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这种良循环体现的较为充分。在政策制定与出台的过程中,省教育厅会组织相关力量进行调研,吸取理论研究专家与基层实践工作者的意见,为政策研制提供科学与接地气的保障,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跟踪研究,不断地调整实施方向与进度,这其实就是一种行动研究的科学范例。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制定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是在省政府的组织下,历经较长时间制定,并且于20159月又进行了修改。

 

  3.得益于创新发展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五年来的江苏基础教育创新可分为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技术创新、课程与教学创新等几个方面。在整体上追求教育目标、内容科学化,教育观念与方法的现代化,以使基础教育结构更加优化与完善。基础教育的创新首要的是要在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层面上的变革。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因而个体个性发展成为这五年创新的理念,学校层面也真实地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制度创新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决策权的分配问题,因而这五年的江苏基础教育呈现出的是学校自主发展良好态势。教育技术创新意味着使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走向信息化,以使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五年的江苏基础教育技术变革不仅是变革硬件,更加注重变革软件——教育观念,“E学习的试点推进实际上就是教育技术与教学观念在学校教育层面真实变革的体现。课程教学创新是学校变革的核心,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目标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创新、课程教学评价创新等。五年来的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走入深水区,学校的课程教学创新逐渐走向繁荣境界,成果也令人欣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