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以技术培养为宗旨,以把学生培养成器具为最终目的,幼师生也成为了器具的一种,其职业生涯就是做一名未来幼儿园里合格的 “保姆”、“阿姨”;本真教育以求真作为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把对幼师生的终身幸福、人生态度、职业态度、个体精神自我超越,作为她们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而实施品德教育、生命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对她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人性化的指导,使其能够在幼师职业生涯中获得终身的幸福,达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形成关心、关怀幼教事业的人生态度。
在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经济主义盛行的当下,现代职业教育变成了标准化生产工厂,把人训练成有用的工具,人的生命意识、创造意识被抹杀,人被异化了。本来应朝着“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方向前进的幼儿师范教育也逐渐走上了标准化生产工厂的路子,她们的职业生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也就被定格在未来幼儿园里合格的“保姆”、“阿姨”这一世俗的偏见里,幼师生职业生涯丧失了其应有的尊严,也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坚定性,变成了经济的附庸工具、实利的下贱侍女。厘清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刻不容缓,对幼师生职业生涯的指导,也不能只停留于政策法规讲座、就业技巧培训等短期功利主义层面,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本真教育的诉求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这一特点贯穿于古今中外以及未来一切教育之中[1]。教育史上有关教育本质的论述大致有下列主张:一是从社会的需求来论述教育的本质即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那托尔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等;一是从个人的发展来论述教育的本质即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佩斯泰洛奇、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有的是二者兼顾的,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应该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是有效解决其他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本质问题属于哲学问题。本质这个范畴在哲学领域中既是认识论范畴也是本体论范畴。作为认识论范畴,本质是与现象相对应的,作为本体论范畴,本质有三个定义:即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2]。本真教育侧重对教育本质问题进行本体论意义上的终极价值的解释。教育的建构和运行要直面人的现实生活的境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生存境况的改善与更新[3]。
二、现代职业教育观下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应试教育之痛
在我国,适龄儿童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了应试教育,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就是考试分数,在狭隘的教育目标、单一的教育手段指导下,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忽略。有人说,国外的教育是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而中国的教育是为家长、为政府的教育。此话,揭露了中国教育的结症在于其应试教育体制。一言以蔽之,当考试成为教育的唯一手段和目的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的东西当然不学,甚至学了也没用,考试也不会考。应试教育下招收的幼师生,就时下的基础教育而言,大多数对幼教专业的了解也是片面的。因为她们很少去幼儿园参加社会实践,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了解甚少,她们或是被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被家长捆绑进幼教专业,或是在懵懵懂懂之中误打误闯进入幼教专业,究其个人的职业兴趣及爱好,有的学生到了学校也没弄清楚是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无从说起。
(二)职业教育之伤
目前,中职、高职教育都缺乏可持续发展活力,始终给人“低人一级”、“二流教育”、“三等公民”的印象,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很早就已存在,近代职业教育的发轫甚至比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还早,但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和工业化起步较晚的缘故,这一类型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薄弱,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难以获得应有的位置和强力的扶持[4]。幼师职业教育也在这两难的条件下艰难地跋涉着。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本身并无幼儿师范教育资质,却打着幼儿师范教育的幌子招摇过市,肆意乱宣传,抢生源,从而套取国家的财政补贴,其对立志成为幼儿教师的幼师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类学校,一般都无培养幼儿教师成熟、系统、完整的学习内容,又缺乏培养幼儿教师所需的多样师资;更无培养幼儿教师必备的各种硬件设施,最终,势必造成幼师生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法获得成为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高,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当然,对幼师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就失去其理论及内容的支撑,幼儿师范教育实际上已沦为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虽具备了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实力,同时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学校发展的大好时机。于是在招生方面甩开了膀子、跨开了步子,不顾一切地盲目扩招,其后果是学校的硬件软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更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前社会实践场所。但为了缓解矛盾,就把工厂产品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方式运用到了人才培养模式上,并很快成为综合实力较弱的学校“多、快、好、省”培养幼儿教师的最佳办法。批量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抹杀了幼师生的个性,幼师生的创造力在统一的标准下渐渐失去其应的活力;另外,学校对幼师生职前、职中、职后的跟踪服务也是比较欠缺的。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多还停留在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岗位咨询、就业法规解读等层面,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无系统的课程安排和长期的生涯规划教育,缺少对幼师生这一以女生为主的人群的人文关怀也是当前幼儿师范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社会偏见之害
幼师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以女性为主要就业群体的代名词。在一个以男性中心或父权制为特征的社会,女性在受教育权、就业权、职业生涯权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制约。就幼师职业而言,在当代社会也是被人们冠以“阿姨”、“保姆”、“幼儿看护人”等与其职业性质不对等的称号。同样在其职业的稳定性、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也是无法与教育体制内其它诸如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可同日而语,这种社会偏见尤其对民办幼儿教师更为不公。据说,一民办幼儿园园长在参加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的某次学前教育研讨会上,被安排在靠近主席台的第一排位置,因是第一次而感到无限的荣光。在我国,无论哪个地区,幼儿教师的薪水都是同层次里较低的。以某地方为例,大学专科学生毕业到民办幼儿园平均月薪700元,其中有些还不包括住房和饮食等生活费用,实际能够自由支配的钱很少[5]。另外,目前除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外,很多的私立用人单位并没有按《合同法》将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纳人工资体系,因而不能很好地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
三、本真教育理念对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本真教育呼唤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及尊重,并将其作为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外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种教育都都受制约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但那种不顾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甚至视学校教育为政治、经济的附庸,在教育工作中任意将教育、教学活动机械地从属于政治、经济活动的做法是有损坏于教育工作的[6]。那种仅仅把幼师生当成是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所迫切需要的看管孩子的廉价劳动力的职业教育观也是极端错误的。幼师生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人的尊重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也就是人的自尊。而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社会认同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幼师生的社会认同及尊重关系到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幼师生“爱满天下”幼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另外,幼师生作为个体人也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所有人的关心和支持。从本真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摒弃教育的功利主义、势利主义,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认识到幼儿教师的价值,充分理解、尊重幼儿教师,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制定相关法规时维护幼儿教师权益,使幼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为社会认同及尊重,幼师生就能够从社会认同及尊重的角度完成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目的。真正把“学高为师,行为世范 ”放在其职业生涯规划金字塔的顶端,进而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终其一生的目标追求,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二)本真教育在于唤醒个体的灵魂关注她们的终身幸福,进而成为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动力。
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意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7]。他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对教育本质、教育方法、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真教育理念下幼师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关注的是她们的成长及生存状态。任何个体其职业生涯都是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下最终完成,幼师职业以女性为主,她们的角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就其本身的成长来说大概要扮演女孩、女生、职场女性和家庭主妇这样几个不同的角色。在学校期间的幼师生她们扮演的是女孩、女生的角色,也是她们职业生涯规划的初级阶段时期。这一时期她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读什么样书,参与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对其下阶段的生涯设计具有奠基石的作用。本真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其灵魂的觉醒,使其在校期间能够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实现对职业、幼师职业的全面建构,为下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前期铺垫。
其次本真教育关注幼师生作为职场女性的终身幸福、个性解放和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追求个性解放获得民主、自由的职场状态,实现终身幸福的人生目的,达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是任何职业生涯设计的都追求的理想状态。而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是以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获得为前提,本真教育把个体追求自身解放作为根本目的,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为幼师生的人生信条,形成为幼教事业奉献终身的人生态度,并进而关注整个社会幼师事业的发展,最后实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精神上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