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复习方法种类、技巧很多。但能够将数学思维运用在在历史复习中的话,将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思维;历史;复习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很多学生经常问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高效复习?怎样才能把历史知识记住?下面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为例谈谈利用数学思维对历史复习的帮助。
两个“1”:一个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是该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联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政策的调整;再进行发散思维形成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小专题。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习,应从形成的原因、过程、特点、影响(评价)等方面掌握。尤其关注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军事指挥权由国民党控制,第二次各有军队,只有统一的番号,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联系当前国共关系的发展,形成国共关系小专题复习。
三个“3”:三个阶段——防御阶段(1937.7—1938.10)、相持阶段(1938.10—1945.8)和反攻阶段(1945.8—日本投降):注意理解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及日本侵华方针改变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政策的基本特征。三次会议——洛川会议、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七大:从原因、主要内容方面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要理解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的关系:整风运动为中共七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七大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整风运动的总结。还要理解中国七大提出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其中“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党的奋斗目标;“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是具体任务;完成任务的途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针对国民党右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的反共高潮提出的这三大口号对维护统一战线所起的作用。
三个“4”:四个重要人物——蒋介石、张自忠、毛泽东、彭德怀。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个历史意义——深入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个“2”:两个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在复习中要准确理解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指的是它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抗战),进而分析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关于八一三事变要搞清日本发动该事变的目的和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及原因。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通过比较找出其最根本的区别,并思考这两条路线的前途。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了解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正确评价国民党的抗战,分析形成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的原因、结果,正确理解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两次大捷——平型关大捷(首次)和台儿庄大捷(最大):关于这两次大捷容易搞混,平型关大捷是属于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典型战例,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时李宗仁指挥的。两篇文章——《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毛泽东这两篇重要文章发表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明确“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投降论。前者是亲日派的论调,目的是要将抗战引向投降;后者是亲英美派的论调,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速胜,是空想,不能实现就只好投降。
一个“5”:五个胜利原因——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并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作用。还要关注“抗战精神”、“国际协作精神”。
从上面的几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利用数学思维能帮助我们概括庞杂的历史知识,提高复习效果,加强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