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有时不妨把学生看成“三季人” ——浅谈班级

2015-12-18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面对班级内产生的突发性的矛盾与冲突,班主任解决问题时,处理方式应灵活多变,让班级变成一个和谐体,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愉快健康地成长。笔者在文中提出了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案例。

关键词:矛盾与冲突;三季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来自语言、观念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传统的说教和批评方式学生已不再接受,处理欠佳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笔者认为,在当今教学中的班级的班主任,面对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应该灵活多变,曲中求直;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案例和大家分享。

  一、阐释主题

  1、“三季人”概念界定

  所谓“三季人”,是指因为学生个体因为成长环境不佳、学识修养不够,因而对某些道理有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而又非常固执已见的人。

  2、班主任和“三季人”的两种关系

  A、局外人

  作为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灵活地调整自己解决的方式。

  B、当事人

  当班主任自己处于矛盾中一方时,更要注意巧妙地化解问题,有时为了当时把冲突停止下来,班主任要做一定的让步和妥协,所以有时不妨把学生看成“三季人”。

  3、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实质

  把学生当成“三季人”并不是不尊重学生,恰恰相反,这样做则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暂时的理解和态度,采取缓兵之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把学生看成“三季人”不是不作为,而是更好的作为。

    面对较真不讲理的学生,我们以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心态,首先把自己从问题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纵观全局、统筹解决。

  二.转化“三季人”的必备条件

  面对班级内产生的突发性的矛盾与冲突,身在冲突之外或身处冲突之中的班主任解决问题时,需巧妙地化解矛盾,解决大小冲突,让班级变成一个和谐体,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但要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怒压力修炼自己必备如下条件:

  1.班主任要修炼成为一个内方外圆的人

  “内方”就是班主任处理问题时,心里一一定要坚持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以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定为基础,要把握“利生”原则,公平原则。

  “外圆”就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巧要灵活多变。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面对有规则意识的学生,要讲规则;面对听道理的学生,要以理服人;面对不讲规则又不听道理的学生,要想新办法来处理。

    2.必须平等、宽容的态度面对“三季人”出现的各种问题。

  班主任必须认识到:

  90后的城市学生,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他们早就学会了,要求平等和民主。在化解矛盾时,如果从宽容理解学生,从内心认为学生的表现是一种必然,用以退为进的观念去处理问题,用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心态来化解矛盾,就不会让班主任和学生两败俱伤。

  三.化解矛盾实践

  笔者在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面对班级内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学会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确实也起到了“逢凶化吉”的效果。下面从两个案例来分享笔者所得。

  1、 转移重点,延时处理,变“怒”为“恕”

  案例陈述:

  生活在“失败与责骂”的小豪

  小豪是一个非常特别又让人头痛的学生。性格非常内向,脾气很犟。一天中饭他和同学大打出手,教室里桌椅狼籍,看了这一番情境,我顿时火冒三丈,对他吼起来,小豪竟毫不示弱。

  时间在我们僵持中不知不觉地快到上课时间。我怒气冲冲地让小A和小豪转战办公室。

  当我打电话给家长时,小豪说了一句话:“找吧,反正我习惯了,老师都只会找家长来教训我。打就打吧。”

  小豪家长很快来到办么室,小豪眼睛直直的盯着他的妈妈,没有一点畏惧。她坐下来就讲这孩怎么怎么不听话,小学六年没让她省心,上初中老方一贴。

  我沉思一了会儿,便语重心长地说:“你说的我全明白,小豪的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好好反思反思,你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其实他非常可怜,在学校里同学嘲笑他,老师瞧不起他。而小豪每次出问题你们又揍他一顿。一个渴望被肯定、被表扬的人,六年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的内心。这种生活他整整忍受了六年。”

  没等我说完话,小豪便嚎嚎大哭起来,过了十几分钟,小豪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我接着说:“做为班主任没有办法制止同学和其他老师对你的态度,但我保证以后不再人多的场合批评你,我希望家长以后不要采取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他妈妈似乎也懂了说:“孩子必竞是我的孩子,自己不去爱还能指望别人来爱。我保证说服他爸爸以后不要打孩子了。”我接着又说:“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赞赏必拿出行动,改变自己身上不好的缺点和行为。”

  一次谈话,小豪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一点点的去改变,虽然有反复,但总体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点评:笔者用一种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来处理问题,使小豪有机会用哭来释放压抑了六年的心里话。他认可笔者,只因为笔者能理解他,从而打开了沟通的扇户,为后面的转化工作解决了关键问题。由此我领悟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转移重点,延时处理,变“怒”为“恕”

  说文解字:“怒”字上面是一个“奴”,下面是一个“心”,它所反映的意思是发怒的时候,其实是在奴役自己的心。反过来讲,发怒的时候何尝不是奴役发怒对象的心。而“恕”字,上面是一个“如”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它告诉我们宽恕别人,我心如你心,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有同理心,将心比心。

  转移地点

  本着这一原则,在处理问题进入僵局时,必须尝试用转移地点方式将问题中心人物先从大众场合转到一个人少的地方。

  给问题来一个急刹车。

  当问题影响到上课或其他集体活动时,要告诉在场所有人,必须让大多数人进入正常的活动,不能在矛盾中不停地纠缠。

  2.洞察真相,挖掘内因,变“恨”为“爱”

  案例描述

  在“仇恨”中成长的小周

  小周是我班上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成绩中等,个子高大,单亲家庭(妈妈带)。一年多观察下来,他有一个奇怪的特点,他专门欺负男同学,一年下来,几乎全班男同学都被他打了个遍。与老师故意作对。这种表现,我反复多次批评都无济于事,从心里恨小周,抱怨自己倒霉遇上了这样一位难 管的学生。

  到了初二,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他捉弄男同学的手段越来越残忍。有时用打火机烧男同学的手,用剪刀剪男同学的衣服和手。每次叫他妈妈来校,都会找各种借口来搪塞我不来学校。

   “你为什么不想让妈妈知道,她会打你吗?”小周说:“妈妈从来不会打我,我妈妈太辛苦,我不愿意让他伤心。”我见他非常孝顺妈妈,心里也非常善良。更加坚定了我要从他妈妈身上来转变小周的想法。

    母子俩就住在差不多十平方的屋子,做饭在屋外的一个临时性的小灶上做。回到家,小周就忙着做饭。我便问道:“你还会做饭?”。“是的,我妈妈回来得很晚很晚,我每天回家都自己弄饭吃。很久以后,我终于等到了小周的妈妈。

  原来,小周三岁时,她和他父亲就离婚了。因为他爸爸就迷上了打牌,欠了一屁股债,每天都有人上门讨钱。有时还威肋要杀了他的儿子……

  她妈妈又告诉我,孩子比较懂事,每天做完作业,要看很长时间的电影等她回来才睡觉。我大致翻了这几十张影碟,大部分是枪战片,香港的古惑仔、警匪片等影片。现在我心中慢慢地明白小周在校反常特点的原因。

    我明白了:一个生活在仇恨环境的孩子,一个经常用暴力片陪伴自己的孩子,他的这些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决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他的向善向美的真心。

    我做了很多努力,后来,小周的转变让我倍感欣慰……

  案例点评:小周因为妈妈辛劳而拥有善良的一面,又因为妈妈长期仇视父亲的影响,形成了人格上扭曲的一面。小周的遭遇是十分可怜的。笔者如果一直认为小周是品行问题,一直与他敌对,很可能造就一个问题学生,给他和他母亲造成更大的不幸。总之,“恨”与“爱”之间的界线只是在一念之间。我们只能洞察真相,挖掘内因,变“恨”为“爱”

  说文解字:“恨”字左边是一个“心”,下面是一个“艮”,古代解释为约束的意思。它所反映的意思是当你恨的心态时,其实是在约束自己或对方的心。而“爱”字,是一个“受”字,中间夹了一个“心”字。它告诉我们爱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对方。

  我们平时都需要及时调节情绪,不能郁积于心,也不能过于冲动,要学会健康宣泄,以避免发生冲突.这样才能搞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怎样才是健康宣泄呢?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 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他还就此写了一本书《不要为小事情浪费精力》。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  他的建议是:

  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不仅会使您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别人也会更喜欢你;   

  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说,您为什么赏识他;   

  不要试图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只要找,总是能找到缺点的。这样找缺点,不仅会使您,也会使别人生气…… 

  总之,把学生看成“三季人”是一种老师对待学生的良好心态和老师的个人修为,也是一种处理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和磨炼。因为道理是直的,简单的传授和串讲很难让人接受,所以讲理一定要分清时间、对象和场合。抱着把学生看成“三季人”的心态来处理,可能会出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朱新平《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

[3]冯忠良 《应用心理学书系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邱鸿钟《阅读心理治疗:挖掘你的快乐之泉》暨南大学出版社

[5]韩东才《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暨南大学出版社

[6]傅佩荣《傅佩荣细说孔子》 上海三联书店

[7]姚淦铭 《孔子的智慧生活》 上海辞书出版社

[8](美)卡尔著,郑雪 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