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的重要

2015-12-17 1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将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设计,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进行思维能力发散的练习题,借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互动学习;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开展特色教学工作。基础教育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的目只是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此外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特色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对教材体系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编排,其教法以不违背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与准则所在。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

  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 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思维力应当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常抓不懈,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明确担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入学之初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在讲授1O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授课教师应当有意识对学生加以引导思考,使其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基数习惯。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如果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宏观建立数字意识与微观讲解所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科目体系学习习惯。

    当我在复习2O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我并不是一出题就让学生答出结果是多少,而是注重教学过程数字思维模式的激发与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对计算过程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凑十” 的计算方法,从而学会类推可以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缩简思维过程培训计划,让其通过思考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在为学生开始讲授一个新知识点时,为其导入一个新的知识点,不能够简单地告知学生结论或计算法则,而必须引导学生去学会分析、推理,经过思考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必须要始终重视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并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例如,在讲授两位数乘法这一新教学内容时,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透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从而可以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此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白算术原理理,从具体的实质例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在获得所学知识的同时开发自我潜在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贯穿所有的教学课时中,而是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任何一个目标教学任务课时内,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养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如,在对学生进行长方形概念讲授这一新知识点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此种教学规则其规律性以及学生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数学图像的感知意识。

   基础教育有自身的教育特色所在,而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 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教学难度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一位地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教学,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课程计划以及教学进度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安排,在数学知识体系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习惯,可以避免原解题的思路的束缚,从而增强学生自主解题的应变能力。例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 梨树有多少棵?在学生解答后,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个人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为:①梨树是苹果树的40%;②比梨树少40%;③ 比梨树多4O名;④梨树比苹果树少40%; ⑤梨树比苹果树多40%。编出了形式不同的应用题。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计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1)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两种树共有多少棵?(2)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3)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通过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对学生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提到了新的高度, 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当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思维活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