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在体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

2015-12-17 1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体校学生的特征,即重体轻文,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以及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等,结合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用的缺失,本文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品质教育以及法制观念教育,重视体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力,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此改变体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体校学生
  一、当前体校学生的特征

  体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性。

  (一)重体轻文。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体轻文。体校学生很小就进行体育的专业训练,经常外出比赛,花大量的时间在比赛训练上。有时比赛之前还要进行封闭训练,长时间的停课,使得学生无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意识上对学习毫不在乎。

  (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体校的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体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乡、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体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差、底子薄。由于近几年来学校的招生困难,致使部分中学的所谓“双差生”进入体校。本身学生的基础就差,底子太薄,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比赛,体力精力上的极大透支,同时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惰性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三)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体校的学生在身体、心理、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不均衡。不同的学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有的宜动、有的宜静,不仅形成体校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体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发展也极不平衡。体校的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思想活跃、胆子大,但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复杂而多变、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极大,行动不考虑前因后果,做事情比较冲动鲁莽,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欠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道德素养偏低。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缺失,毫无学习乐趣可言,不注重积累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完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缺乏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科学,法制意识淡薄,行为习惯散漫,心理情绪易走极端,对自己低要求,在学习、训练上无适度期望,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二)教师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教师缺乏责任感,出现了职业倦怠,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学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来体校学生生源每况日下,教师思维定势,对学生始终抱有否定的态度,认为体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行为习惯上都无法扭转,这无疑会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用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1、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体校的学生痴迷网吧、小说,不愿坐在教室里学习,不愿在训练馆里训练,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理想,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都难,读书还有什么用。面对这种“读书无用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循循善诱和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在自悟中畅谈理想,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崇高理想的洗礼。

  2、诚信教育。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即遵守诺言,知错就改。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体校学生作业考试不求真,抄袭作弊现象严重,责任心淡薄,犯了错误找理由,不知悔改,缺乏起码的诚信品质,将来难以立身于社会,因此加强体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实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

  3、心理品质教育。目前体校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如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难以承受挫折等等。因此,加强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体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训练、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来开展活动,疏导学生的精神负担和情绪问题以及排除其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形成过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4、法制观念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律成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生活以及日常行为的准则。体校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教师可结合案例使体校的学生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明确法律的标准和要求,知道法律在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同时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具备现代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培养依法办事的习惯。

  (二)重视体校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表现在生死攸关的重大时刻,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仅从理论上灌输是不够的,还要融入到体校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向体校学生提供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事例,通过启发、讨论,明辨是非,使他们认识到改正自己不良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再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帮助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只有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师须在了解体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 个性差异,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因材施教。可通过正面的榜样教育,培养体校学生自尊、自爱、自制、自理能力;通过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自我忍耐、自我转变、自我安慰、自我暗示的能力;抓住和利用能引起学生思想波动的事情,进行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起他们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省,增强其上进心。

  (四)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德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德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首先是社会需要转化为教育者的品德和德育要求,然后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相应的品德,进而才能实现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一直给人一种教条、古板的印象,然而道德源于生活,指导生活,思想品德课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存在。思想品德课内容要与体校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握好授课的深度,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言简意赅的理论概括与丰富多彩的实践相结合,进行活动式教学,寓教于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广泛性、生动性是传统教学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合理地利用网络,比如和学生在网上聊天,使学生想说不敢说的问题能与老师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起到未雨绸缪、疏通开导的作用,使网络真正成为教师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和理解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多于学生沟通,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那样他们就会尊重教师的劳动,配合教师的教学。真心爱护、关心和帮助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巧妙地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鼓励他们发扬竞技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并把这种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参考文献:

[1]全晓萍,体校学生德育工作浅见,《科技信息》,2009(21)

[2]王守国,体校学生道德品质初探,《黑河教育》,2007(03)

[3]刘晓红,业余体校的德育教育,《文教资料》,2006(18)

[4]哈曾红,体校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初探,《少年体育训练》,2007(5)

[5]梁焱,初级体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研究——以广西北流体校为例,广西师范大学,2007(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