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论泰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因素

2015-12-15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要理解语言必须先了解异域文化背景下蕴含的语言差异。在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缺失严重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运用能力。本人从文化导入的概念、必要性、内容、方法等内容进行阐述,为文化导入在泰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泰语;教学;文化导入;语言
  语言与文化是辩证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石,没有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的外在反映。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和文化背景必定通过语言的形式体现出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依存、互相作用,要理解语言、学好语言必须先了解其文化,理解异域文化背景下蕴含的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很大,探寻和理解其中深意并非易事。学习泰语也是如此,虽然泰语与中国的壮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泰语随着历史的发展,深受印度、柬埔寨高棉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与中文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掌握好泰语,不仅仅是要懂得泰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更要了解泰语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融等各种因素,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以泰语为母国语言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反映思想和行为的。有人说,这种了解其实是一种“心灵之语言”,对这种了解愈深入,对该语言的掌握就愈深刻,愈懂得其精髓。下面,笔者以文化的了解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为切入点,对泰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浅述。
  一、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概念
  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在泰语教学中对该泰语的文化背景及特征导入教学,不仅教授泰语的语义、语法和结构等知识技能,也向学习者传授泰语蕴含的文化背景、内涵及习俗,以文化的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泰语能力。也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要在了解泰国文化赋予该泰语的内涵基础上,用泰国人的思维去理解和掌握泰语。
  二、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状况和必要性
  在泰语教学领域,文化导入因素重视程度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是:首先,泰语教学受外语教学大环境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发展受语言学发展影响较大,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都比较重视语言本身的学习,教学中文化导入因素不足。王宗炎教授对此一针见血:“在语言学界,由于偏重美国的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大家只讲语法,很少考虑词义、语用文化、社会习惯等问题,当然更无法预见国际学术交流、旅游、贸易等等对外语教师的挑战。”同时,学生在学习泰语的过程中,也习惯于接受被动式的听讲,很少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泰语背景知识,主要精力用于泰语单词、语法结构的记忆,缺少研读了解的主动精神,造成对中泰两国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较差,极易出现泰语语法扎实、词汇丰富,但实际运用泰语交流时存在严重不足和语用失误频繁的现象。
  其次,泰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受部分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而存在不足。作为一名优秀的泰语教学者,应深谙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语言层次、思维方式、社会语言、非语言交际、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优秀的泰语教学应善于将泰语与该泰语背景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讲授,不仅传授语言模式,更应该传授该语言背后蕴含的思维模式。目前部分教师在泰国文化知识的储备上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导致泰语教学中教语法、结构等较多,学生不易理解,也容易感到泰语学习的生涩难懂。从另一方面,文化导入还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泰语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泰语学习而言,泰语在字母和声调较之英语更多更难,加之泰语在语法、语义、结构等知识形式也是较为枯燥艰涩的,如果不引入泰语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形象感性的,学生将很难保持对泰语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毕竟,我们在学习泰语时,也是在感知泰国的民族、泰国的文化和泰国的历史,也在了解泰国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精神信仰等等因素,这些因素是感性的、鲜活、多样的,无疑会激发学生对泰语学习的求知欲,这对泰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1)社会文化和习俗
  社会文化和习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形成的规则和约定,了解社会文化和习俗是更容易理解语言运用,比如同样的情境,泰国语言表达与中国的表达有何差异,从而增强泰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了解泰国的社会文化和习俗与中国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泰语与中文在语用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泰语。比如泰国是佛教之邦,他们认为头是最神圣的地方,所以他们绝不允许长辈以外的人用手去触摸自己的头或触摸别人的头,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不允许拿头来开玩笑。对泰国文化和习俗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泰国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影视作品并适时讲解的方式进行,因为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问题、民族心理、文化习俗、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对泰国文化的理解,而影视作品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如影视作品中的对话、发音、习语等)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泰语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词汇和短语
  泰国和中国由于历史发展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必要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区别同一词汇和短语泰语与中文的不同表达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对比理解。比如中文里“按”、“按着”、“按照”等词都有其固定的含义,但泰语中对此的全部只表达为/ta:m/(按),表达简单单一,无法像中文一样有多种表达。
  (3)语言使用规则
  中泰两国民族由于历史沿革及社会环境,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与此同时,同源语支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了解其中的文化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比如泰语与中国的壮族同源,两者语言同属侗台语族壮傣语支,共同源于古代中国南方的百越语,历史上的渊源关系决定了泰语与壮族的语言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壮语多使用倒装形式,这与泰语有相同之处。在泰语教学中,引入两国在民族语言的相同之处,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了解泰语,加深对泰语表达的理解。
  四、泰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
  (1)融入解释法
  在泰语教学中,将文化导入与授课内 容结合起来,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知识的导入,泰语知识与文化导入同步进行,使学生及时了解到中泰两国文化的差异、特点以及带给语言的影响,深刻理解到中泰两国由于不同的社会沿革、政治背景、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导致语言上的差异性。
  (2)实践演示法
  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演示和录像演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泰国文化的认知度。情境演示的好处在于能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教学内容所描述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具体情境下的泰语表达方式,并可以在课堂上当场纠正其错误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泰语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感知度。
  (3)专题讲解法
  专门抽出课堂时间给学生专题讲解泰国文学作品和社会报道,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心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讲授,深入细致地带领学生一起体验事件的产生或人物的心理变化。
  (4)比较分析法
  比较泰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来了解不同情境下不同表达方式的缘由和注意点。比如虽然泰国与中国同属亚洲文化,差异性不像与欧美那么大,但在语言表达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如中国人比较含蓄,表示客气时习惯说,“哪里哪里”,实际上为谦虚之意,但泰语并无此表达方式。
  (5)图片展示法
  图示展示多运用于PPT演示授课,演示中可使用图片方式,形象的展示泰国的文化现象。比如泰国对于佛教的尊重在世界上是很突出的,泰国佛教徒占到本国人口95%以上,甚至泰国的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这一点,可以展示泰国众多佛教徒顶礼膜拜的照片,顺带讲授泰国佛教文化的来源及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泰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因素直接关系着泰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泰语教学者,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泰国历史、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文化因素的学习和了解,在泰语教学中不仅讲解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及时导入和讲解有关文化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泰语语言结构的同时,提高对泰国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泰语实际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胡春洞、王才仁 主编 张国杨 朱亚夫 著《外语教育语言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5]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