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应用文书写作心理因素的多角度分析

2015-12-15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应用文书写作已成为现代化的竞争的一个基本能力,但在大学实际教育行为中,在学生中普遍出现的恐惧、焦虑的情绪,这种厌学心理因素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应用文书写作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就在应用文书写作中发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一一简述。

关键词:应用写作;心理因素;教育行为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书在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就不能胜任职务。要求每个人具备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
  随着我国公务员招聘体系的完善,写作已成为公务员考试科目之一。应用写作已经成为职业公开招聘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应用文书写作已成为现代人的能力的体现,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为学习应用文书写作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学生由此产生心理焦虑、疲劳绝望、恐惧等不良心理现象,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应用写作的质量,本文探讨了影响应用文书写作的心里因素[1]。
  心理学是由希腊文转变而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用其规律的科学,其原意是“灵魂文学”。尽管至今我们还不能说完全解答了人类心理之谜,但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学科群。每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到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他人做到知人之明,乃至正确地认识社会做到知事之明提供了理论指导。时代越进步,社会越发展,大学生学习应用文书写作会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写作水平的缺陷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常感觉到很困难,以至于限制了专业的施展。从长远来看,学生们将面临困难的就业。对于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应用文书写作产生的心理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抱怨,有很多心理因素如下:
  第一、潜在的心理障碍。由于高中阶段主要是指对文理的分科。一些主客观原因引起,对应用文书的写作兴趣不足。从心理上无意地成为“难”和“痛""的程度, (从对我校2008级学生的问卷调看,86%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阶段曾处于这种困扰中)。学生的这种潜在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很害怕写一篇应用文,或者说很少主动去写应用文,常常是让老师命题被动地写了一篇作文,而很少人积极讨论过如何书写应用文的问题。高考后大多数学生心理障碍会表现出来一种假消退。认为上了大学不用应用文书写作了,不存在困扰了。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第一个学期的有写作课,心理与实际的产生巨大的差距,构潜在的心理障碍回从假消退只至爆发状态。(从我校2008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看,56%的学生承认这种情况)。知识面狭窄,语言苍白空洞,引发焦虑心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词汇匮乏,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运用和技巧生疏,写作焦虑心理与日俱增,进而引发厌学情绪。整个课程在开始的时候,在被动状态。如果想要学习写作时,从心理方面,学习这门课上缺乏动力[2]。本课程中教师强调的外部激励等异常,当人们的心理受到的外部刺激,结果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使人产生可更加厌烦学习写作的心理。
  那么如何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作者认为,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了实用的自信。自信是最重要的心理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和兴趣愿望等。对于应用文的学习心理普遍具有恐惧和轻视的心理。前者通常学习不得法,轻重一起抓、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悲观的厌恶,后者盲目乐观、自然,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两者共同点的是都不喜欢应用文。根据这两种心理,教师应注重区分教学,因势利导。两种心态,前者一般在战略没有必胜的信心,后者在战术草率。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教他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倾倒的思想包袱轻,而后者,教师要把他们的学习态度,通过正确的问题,它经常发现缺陷,深化学习的危机。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说:“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是相信他们再也无法进步了。他们看别人遥遥领先,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追及。”对照而言,学生应用文学习的原生心理障碍正是自我限制心理。所以,鼓励在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也就是制胜的法宝[3]。
  第二、狭隘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是由个体所处在环境中的影响的。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更多注重在专业学习方面,专业思想的灌输,使学生的心理意识被困于“专业课重要的常态之中”。我们不能否认“常态”形成,进而在认识上产生偏颇,从而诱导学生形成上述的这种心理常误。这种心理常误极易转变为狭隘的心理障碍,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轻视和排斥应用写作课程,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应用文书写作认识不到位,学习动机低下,导致逆反心理和畏惧情绪。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认识不到应用文书写作的实用价值,认为应用文书写作课可有可无,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加之我们教师授课中常采用“基本格式+写作要求+例文分析”这样一种程式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写应用文只不过就是掌握这样一套固定程序,没有什么学问。如何排除狭隘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总结工程中的应用写作能力的培训,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有关书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四川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原理的现象,如若当年该工程的指挥者李冰具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但省去了后人的探索.而且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原理早就被广泛利用了。通过教学,虽然学生自己觉得基础差、信心不足等原因,但是都显示了学好应用文书写作的决心。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结合社会启迪学生只有跳出“常态”,修正“常误”,积极拓宽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由于应用文书写作能力的匮乏,造成在将来的工作中不知如何去做,是得不偿失的。
  三、短期的心理障碍。非知识阶层的投机致富,特权阶层的以权致富都会让重德重才价值观教育的学生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常常造成许多学生的价值意观的变化,是继续埋头读书,还是投身杜会追金逐利?面对两种价值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人生观基本形成但不够稳固;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评判事物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易受外界干扰,情绪波动大;意志水平明 显提高但不平衡、不够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既表现出大学生的成人气质,又摆脱不了少年的幼稚。传统的程式化教学不仅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大学生只有做出正确选择才能求得心理平衡。而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后者的不正当影响力显然更为强大,于是,两种价值意识渐入心理深层,并转化为一种心理障碍[4]。另外外语、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增加,更加导致大学生应用文书写作能力的不足。大学生的短视心理障碍的排除,主要方法就是净化充斥着短期行为的社会大环境.建设好学生周围的小环境,利用客观环境的规范促使他们主观上树立应用文学习的自觉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书写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愈来愈显示出其实用价值,吸引学生自觉自愿投人应用文书写作的学习[5]。
  四、心理训练的目的。首先,基于心理训练在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情景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所谓“高素质”不仅指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各种能力等等,还指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道德层面的意义。在应用文书写作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的重要性,在写作训练中时时注意启发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应用文不仅要文通字顺,而且要做到设身处地考虑问题。这些是进行心理训练的关键。事实上,应用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决定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由应用文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决定的。即使是较简单的应用文书写作练习,如果学生不用心思考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在“商函”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针对一封给定的来函写复函。通过不断的学习,心理的调整。应用文书写作学习对大学生来说是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份颇有吸引力的求职信、一个富有创意的广告策划、一份别具慧眼的市场调查报告、一篇颇有启迪的产品说明书,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根据心理学研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何构思你的求职信,让求职信说话,让面试官对你“情有独钟”呢?这种生动性的导入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因此,应用文书写作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客观上也加大学生对应用文书写作学习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张予川.新时期高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探讨.交通高教研究,1996.2
[2] 杨晓英,董自厚,赵锁龙,葛辉.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0.
[3] 霍然.普通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探索[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5):52-55.
[4] 黄健民.大学写作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6-04-12.
[5] 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