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站在新课程实施最前沿的教师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思考和塑造。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从容迎接挑战,努力为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师生;五种关系
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1】。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要实施好新课程理念,教师就要认识和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关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说明了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当好一名教师就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固然很好,问题的关键是要把自己“桶里的一碗水”采用怎样的方式倒给学生,其实也就是要处理后知识与方法的关系: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将来不教”【2】。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3】。”两位教育界老前辈的话共同说明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教授知识更为重要。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绝不会单纯的教授知识,让学生背上一个知识的仓库,而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给他一碗水,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研究的课题【4】。从古以来“师道尊严”一直统治着中国教坛。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专制师生观;要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上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要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
三、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打破传统,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5】。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对待传统教学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传统教学中许多很好的方法,如温故知新,注重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的关联点和生长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知识,知识掌握要系统、完整等,我们就要继承,对于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模式与方法,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方法,我们就要摒弃。对于有些方法我们还要批判的继承,如死记硬背,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传统经典篇章的朗诵、背诵,积累等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概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从国家提出、倡导到推行已经十多年。但在今日中国,升学率依然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是当地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因此,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没有一个地区不重视升学率,没有一个地方敢不追求升学率【6】。事实证明,不管你是搞应试教育,还是搞素质教育,如果影响了升学率,让学生和家长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希望落了空,那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民群众就不会答应。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应试的能力,又要在培养应试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全面提高,全面发展。
五、终身学习与“临时充电”的关系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报告指出,“教育已经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完善的人【7】。”199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首届终身学习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8】。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终身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命运生存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经常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经常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知识常新。
六、结 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一线教师的自我认识与提高刻不容缓,只有教师思想和教学素质的提高才是新课程得到有效实现的保证。本文正是本着自我学习与交流提高的态度,提出一些观点,希望与各位同道一起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3]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07
[4]田玉珍,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今日教师,2010年第8期
[5]王昭曙主编:《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1
[6]屠莉娅. 课程改革政策过程:概念化、审议、实施与评价——国际经验与本土案例,华东师范大学, 2009